一克纯金要6个小时3万次敲打,一根丝线要劈成十多根
西瓜雕刻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余萍摄
一克纯金要6个小时3万次敲打,才能得到一张薄如蝉翼的金箔,一根丝线劈成十多根,才能绣出跃然绣布的灵动作品,一块棉布刻板经过无数道工序才能获得想要的颜色花式……4月25日,第三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开幕现场,在大赛技能展区的绝技绝活展演现场,江苏工艺大师秀起了绝技绝活。
金箔大师梅正华:技能大赛引发人们对技艺传承之路的思考
抬手、落槌,每一分臂力均匀而克制,丝毫不差地敲打在秘制的乌金纸上。经历6个小时、近3万次的捶打,一克24K的金粒,最终能化身为半平方米、十万分之一毫米薄的金箔。在第三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绝技绝活展示现场,江苏技能大师、金箔锻制工艺的第三代传人梅正华,现场演示起传统金箔的捶打锻制。
在梅正华的眼里,金箔加工技艺是一门需要极度凝聚心力和体力的精细活:化条、拍叶、落开子、炕炕、做捻子……十多道复杂繁琐的工序下来,一张柔软到极致的金箔,承载的往往是超越极限的匠心。“金箔制造必须后继有人,但是按传统的工艺做,太苦。”梅正华感慨,金箔制作正在传统和现代技艺的两岸摇摆:坚守古法,学艺的人将在一个高强度的劳动环境中锻炼自身的意志,匠人的品格会在长年累月的制作中沉淀、显现。而转投现代技术,脱离手工效率的束缚,工艺的发展潜能才能被完全打开,制作者投入的心血更容易获取等量的价值和认可。
对于第三届技能状元大赛的特别设置,梅正华竖起拇指点了个“赞”。他认为,技能大赛邀请工艺大师集结展演,是对匠人和匠心的尊重。
刺绣大师濮凤娟:技能大赛本身是一块展示工艺的“绣布”
将一根天然的蚕丝抽剥、渲染、上色,再用针尖轻划劈分,十多根如针芒般的细丝呈现在指尖,这仅是苏州刺绣大师濮凤娟的准备工作,为了技能大赛绝技绝活展演,她把自己的满意的作品都搬到台前。
一张织弓,濮凤娟绣艺的步履就能走得很远。从苏州湖镇的刺绣之乡走来,兰叶、虫鸟、蝶花,这些从少年时代就熟稔于指头的绣品的重复,让濮凤娟停下脚步沉思。不再满足于对古老传统的毕恭毕敬,从以针代笔、以绣替画,当濮凤娟率领绣娘们自创了“形派乱针绣”,三角和交叉的针法如魔法般,让平面的刺绣忽然充满了光影,饱满到要跃出绣布。
濮凤娟针尖上的世界纷繁动人,既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仕女、黄土高原面色凝滞的老人,也有清晨草地拔节生长的植物、溪边冰雪消融的绿荫丛林。
濮凤娟的嫡传徒弟,也是她的儿媳沈洁。和师父濮凤娟一样,28岁的沈洁也是绣艺世家出身,不同的是,她用一口流利的韩语支撑起家族绣坊的对外扩张。“韩国传统绣服也是苏绣可以一展宏图的疆土。”“刺绣的未来就是在传统和创造中找好方向。”在濮凤娟眼里,技能大赛绝技绝活展演,是一块展示工艺的绣布。
蓝印花布大师吴元新:技能大赛唤起人们对匠心领会珍视
曾经“衣被天下”的蓝印花布,在技能状元大赛绝技绝活展演厅内,还是像一块标志性的符号容易被一眼认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的主持者吴元新,在展台上将刻板上最后一抹遮盖染色的豆粉轻轻推掉。这个工序和动作,在他的一生中无数次以最精准的判断来执行。
将天然蓝草制作的染浆“蓝靛”倒入小缸中,搭配石灰、米酒,让“蓝靛水”变黄,水面上泛起“靛花”,才能倒入大缸待染。一块浸染蓝印花布的夹缬花板重达20斤,加上旧时调色下缸的看缸师傅一人做出,传统的家规是传男不传女,吴元新瞄准了自己的女婿倪沈键做接班人。
学金融的高才生倪沈键从银行辞掉工作,和学设计的爱人吴灵姝一起在蓝印花布里“迷了路”。在看似一成不变的蓝和白里做各种尝试,打样、刻板、选材,从棉麻转战丝绸,从纯粹的工艺展示跳回静谧的生活品。两个新手艺人,想让走在审美神坛高高在上的蓝印花布,沉回便笺夹、细围巾、小挎包的现代日常里。对于接班人的这份冲撞,吴元新悉数接受,并乐看其成。“技能大赛绝技绝活的展演,让不同年纪的人走近工匠,只有让更多的人接触、选择、使用传统工艺品,才能夺回那份希望它永远留下的珍惜和留恋。”记者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