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图书市场新书平均定价已经超过50元了。”昨天,记者从第十届中国民营书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获悉,图书价格从去年开始有了较大涨幅,关于图书定价的问题引起了出版界人士热议。此次论坛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江苏省新闻出版局主办,江苏可一文化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调查]新书平均定价52.23元,文艺类图书“最贵”
“2012年全国图书市场调研报告”显示,整体图书市场的新书平均定价已经高达52.23元。参加论坛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虽然这个价格统计时将一些大型工具书和精装书也包含在内,但书价涨了是个不争的事实。
根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系统”提供的数据,目前文艺类图书“最贵”,2012年的新书平均定价已经高达85.81元;社科类的图书定价也在74.533元;生活休闲类的图书价格平均定价升高至44.876元;科技类和少儿类图书定价为57.426元和23.171元。
[支持]其他东西都在涨,为什么图书不能涨?
“国内图书价格定价不是高了,是本来就偏低。现在各方面成本都在涨,为什么其他东西涨价大家觉得理所应当,图书一涨价就那么敏感?”中国出版物发行协会非国有书业委员会主任、志鸿教育集团董事长任志鸿表示,即便均价50元,也不过是相当于几斤猪肉几斤鸡蛋钱,在如今知识经济的时代,图书的价值应该通过定价得到最明显的体现。
支持图书涨价的业内人士介绍,港台地区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图书定价,普遍都在百元人民币以上。国内出版机构去国外参加书展时,带去的图书要换算成当地的货币单位,“我们都不用动具体数字,直接把原来的人民币定价变成以欧元计算就行。比如这本书定价30块人民币,在国外书展上就卖30欧元。”
他们认为,很多人的消费观念也需要转变,“50块钱也就是现在出去和朋友吃一顿饭的人均花费,可是很多人宁愿花在吃饭上。”
图书定价到底多高才合适?“我们行业内有一句话,一本书的价格应该提升到一双皮鞋的价格。”任志鸿说。
[反对]价格虚高,为网店打折预留空间
论坛上也有声音反对图书价格如此涨法。“图书成本确实在涨,但涨得有限,现在这个定价有点虚高了。”北京纸老虎图书有限公司总裁曹章武说。
曹章武透露,“纸张、印刷、劳务、运输、版税等增加了,图书价格随之上涨是一方面的因素。但现在超过50元的定价,更主要的原因是电商的恶性竞争。”
据悉,以前出版社都是按照图书定价的5折批发给实体书店和电商。但近年电商图书折扣战愈演愈烈,以庞大的销售量向出版社施压,用4折甚至3折的价格拿到书放在网络书店卖,甚至不考虑通过图书盈利,只是要保持巨大的流水量。一家出版机构负责人无奈地对记者表示:“我们也没办法,只能把定价提高,才能为电商打折预留空间。如果还是原来那个定价,3折、4折批出去就赔钱了。”
电商之间恶性价格竞争倒逼出版社抬高图书定价,对整个图书流通市场不利。“我觉得做出版的人心里都清楚存在降价的空间。这么高的定价其实不利于图书的流通,原本可以买三本书的钱,如今只能买两本书。”曹章武说。
[建议] 光靠涨价简单粗暴应出台政策规范市场
“单纯靠涨价,对出版社来说无异于自杀行为。”一位出版商认为,成本上涨是客观事实,但出版社应该最大限度在内部挖潜力,尽量不要涨价。“涨价是个简单粗暴的做法,出版社如果把‘内功’做好,还是有潜力可挖的。一是编辑从选题、稿酬方面下功夫,二是营销上想办法跟读者更好地沟通,能既达到效果又不增加成本。”
而要解决电商恶性折扣战的问题,则需要相应政策的出炉。
曹章武向记者介绍,欧洲一些国家在5年前已经出台了相关法规:“任何新书出版的第一年都不允许打折销售。并且新书只有在实体店卖了几个月之后,才可以在网上打折销售。”
据了解,德国和法国非常重视图书作为文化产品的特殊意义,因此认为图书不应与普通商品一样打折销售。打折售新书在德国是违法的,需出版18个月后才能打折销售。
教辅书限价,出版商变相提价
在图书普遍涨价的时候,有一类图书没有涨——教辅书遭遇了“限价令”。国家发改委、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去年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监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对中小学生使用的主要教辅材料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大幅降低价格标准。
此举意在减轻学生教辅材料的经济负担,但实际效果如何?昨天论坛上,多家做教辅的出版机构直言应对办法是让教辅书“变厚”。“比如以前10元一本的教辅书如今要求我们卖6元,那只能想办法让书变厚,这样就能把价格定回10元。原本80页可以解决的,如今就编一两百页,这多出来的根本不必要,最终这些教辅书连累孩子读了一堆不必要的内容。家长的经济负担也没有减轻。没办法,出版机构也要生存。”
本组撰稿 本报记者 邢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