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哪儿都有,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虚拟网络,只是我们现在面对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防范陷阱的意识提高得有点慢。
集赞诈骗
刘先生参加了一个“集赞150个,1元赢空调”的活动,他很快就集齐了150个赞,并向活动方提供了自己的信息,但是对方又要求刘先生提供三个点赞人的号码。刘先生告诉记者,他转发的三位朋友当天也收到了和他一样的信息,这时他才发现被骗了。
在这类诈骗案件中,不法分子先通过微信平台发送集赞送礼的广告吸引眼球,随后发送大量垃圾信息,甚至以支付运费、扫描支付码等方式盗刷和诈骗钱财。据介绍,消费者一旦把自己的微信付款条形码和二维码提供给对方,就无异于把支付账号和密码拱手送给了对方,对方随时都可以从消费者的账户上刷款了。
●防范技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上当受骗。在看到朋友圈里这些诱人的“集赞”消息时,要擦亮眼睛仔细分辨,看清楚消息来源,了解商家的诚信度。同时,一旦涉及个人信息,更要提高警惕,以防上当受骗。
投票诈骗
目前有一些针对儿童的微信投票比赛,参与门槛低,奖品丰厚,无需拼才艺和其他条件,只要一张照片和相关个人信息即可报名参加,得票靠前即可获得丰厚奖励。据记者了解,已有不少人因参加“萌娃评选”类微信投票被骗钱。
这些骗局要求投票者先关注账号或绑定手机,一旦骗子掌握用户重要的个人信息,他们就会据此编造一些重病、车祸等圈套,实施电信诈骗等不法行为。而消费者一旦点击了藏有钓鱼网站的投票链接,就可能导致银行账户被盗刷。
●防范技巧:1.发现需要输入手机号等要求获取个人信息的投票千万要谨慎,若信息外泄,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2.对于打开后需要下载软件的投票链接千万要小心,最好不要下载,以免手机被感染木马病毒。3.切勿刷票,这类投票活动的公正性无法保证,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作为敛财的工具。
广告欺骗
北京消费者郭女士反映,最近她的多个微信群中都在转发一条广告,说只要将此条广告转发到三个群就能得100元。但她转发此信息后却并没有得到钱。
记者在郭女士的手机中看到微信广告的内容是“我叫王宇,鼎香香饺子馆7月1日开业……转发到3个群后,自动拆开,100元如果是假的,我全家死光光!还剩1873.50元。”别信这些对天赌咒的话,其实都是假的。
●防范技巧:在微信中,只要是涉及到钱财的信息,就要先打个问号,谨防掉入骗子的陷阱。另外,如果遇到此类信息,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不要盲目转发,要注意判断信息的真假,因为散布、传播虚假信息也会受到法律的处罚。
红包诈骗
今年22岁的木子是武汉一所高校的学生,一年多前,她在同学的推荐下加入了一个微信红包群。去年她总共发了206万余元微信红包,抢了196万元红包,输了10万余元。为了还债,她还借了高利贷。去年12月她找一家公司借了8万元,半年不到,债务竟变成17万元。为了帮女儿还债,木子的父亲卖掉了汽车,可依旧不够。
以红包接龙的名义行赌博之实,早已不是新闻。上海、广东、黑龙江和浙江司法机关都曾处理过类似案件。如去年11月,上海徐汇区人民法院就审理了一起微信赌博案。据法院工作人员介绍,相关被告人结伙以营利为目的开设赌场,组织多人采用向微信群内发放并抢红包的方式进行赌博,构成开设赌场罪,分别被判刑。
●防范技巧:某些看似好玩的红包接龙,实际上掩盖着一些不法分子敛财的居心。对于陌生人的红包最好不要碰,即便是熟人的红包也要慎重对待。如果对领取红包加以限制条件就不要理睬了。
邮费陷阱
北京消费者刘女士收到的一条微信称:免费送香奈儿口红,只需支付16元快递费。结果刘女士支付了16元后,收到的口红却是假货。
对此,网络专家提醒消费者,这是骗子利用微信朋友圈进行虚假销售的诈骗行为。这种骗术比集赞、送礼骗运费更隐蔽,消费者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容易将“货款”当成“快递费”,从而上当受骗。
●防范技巧:制造商的礼品一般都是在消费者购买了他的相关产品后才会赠送,因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说明是他的目标客户,赠送礼品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继续购买。不过,高端商品、奢侈品很难会满大街搞赠送,因为这会影响品牌形象。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小便宜都不要碰。
盗号欺骗
近日,天津的孙女士收到了朋友微信发来消息,告知其手机刷机,号码丢失,需要孙女士的手机号、微信号。紧接着孙女士又收到了一个验证码,对方也要求孙女士告诉他。结果当所有信息都告诉了对方后,孙女士发现自己微信钱包里的钱少了1000元。
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因为跟你对话的好友微信被盗,骗子通过盗用的微信,骗取你的手机号和验证码之后,就能盗取你的微信。微信被盗后,微信支付、微信好友都将面临进一步风险。
●防范技巧:在网络上任何验证号码都是关键性的信息,不要轻易告诉别人。不知道什么缘由收到的验证码更是个大问题,不但不能告诉别人,还要尽量察看自己的各种钱包、卡是否安全。
(李燕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