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博峰 文/摄
“汽车消费和资源制约也迫使供给侧改革,不但要有好的产品,而且还要有低的成本,更重要还是高的效率,或者减少对资源环境的伤害。”9月3日,在天津举行的2016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 (以下简称泰达论坛)上,广汽集团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吴松直言道,现在的人口红利逐步消失,汽车不是简单劳动,是高技术情况下的劳动。对于未来的发展关键,依然需要车企拿得出过硬的产品。
类似的形势分析、思想沟通、凝聚共识、谋划未来,在今年9月2日-4日天津滨海新区召开的泰达论坛上成为了会议的“主旋律”。正因如此,即便与成都国际车展媒体日时间“撞车”,仍吸引了众多汽车业界人士的关注。
今年泰达论坛,以“供给侧改革新动力重塑”为年度主题,通过领袖峰会、全体会议、专题对话、思想交锋、头脑风暴等13场别开生面的专题会议,紧紧围绕“十三五”开局之年结构性改革对汽车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为汽车企业在新的背景下寻求提档升级的有效途径献计献策。
汽车产业将全面升级与重塑
近年来,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国内汽车市场逐渐步入“微增长”时代,整体汽车产业进入了发展的“冬天”。
作为寒冷大环境的表现随处可见,各大车企不断降低官方售价以抢占市场,同时近20个月仅有3个月库存在荣枯线以下;市场增速维持在低增长水平。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实际发展情况而言,当前汽车产业的确面临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这个问题产生是由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组成。内因在于,汽车技术发展已经遇到了瓶颈,例如汽车排放的环保指标、发动机的升功率等很多领域都已接近了发展的临界值;外因则在于中国经济增速下降、汽车发展与能源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凸显,汽车市场需求出现了增速下降的状况。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汽车业正在走向低迷?
当然不会,现实甚至可能恰恰相反。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以及与汽车产业的融合,让汽车这个传统产业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无限生机。而以智能互联网汽车为代表的新技术融入,也为汽车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冲击。
“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制高点和市场竞争焦点,将加快产业重塑。打造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核心优势,建设汽车强国,是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的重要支撑。”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于凯在论坛上说道。
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瞿国春认为,支撑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实力不断增强,互联网产业在全球具有一定优势,信息通信领域技术和标准国际话语权也在大幅提高。因此,智能网联汽车有望成为抢占先机、发展的突破口。
聚焦汽车企业供给侧改革
今年泰达论坛围绕变革时代的产业管理、供给侧改革的企业战略、新能源汽车发展、自主品牌高端化等诸多行业热点话题展开了激烈的研讨。
于凯表示,面对时代变革与发展机遇,我们应该积极应对,将创新驱动、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推动产业发展的三大力量凝聚,有助于实现产业聚焦,国内汽车产业必将得到快速发展。
事实上,这些建议对于现阶段国内汽车市场而言至关重要。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5年,汽车产销2450.33万辆和2459.76万辆,同比增长 3.25%和4.68%,创全球历史新高,连续七年蝉联全球第一。而在看似一份漂亮成绩单的背后,隐忧犹存。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同比增速减缓4.01%和2.18%,增量市场的下滑让不少车企“吃不饱”。以乘用车市场为例,2015年有一半的企业并未完成年度销量目标,其中就包括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大众这样的大型车企。
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各大车企建厂扩产的脚步并没有因此放缓。今年5月,一汽-大众天津工厂正式开工建设,这是一汽-大众在长春、成都、佛山之外的又一座新工厂。此外,连续几年销量突破100万辆的北京现代位于河北沧州的新工厂今年也将完工并投入生产;长安福特第五工厂正式投产。
未来几年,随着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作为中国经济支柱性的汽车产业恐怕会受到更大影响。
面对愈发复杂的生存环境,能够使资源得到合理化配置的供给侧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广汽集团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吴松深有体会:汽车产业供给侧改革重要目标是以少的资源消耗、高的效率提供优质有效的供给。广汽集团通过供给侧改革的实践成果表明,今年产销及利润率完成最好的水平,同比创下历史新高,整体实力大幅提升。
“汽车产业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面临着许多问题,废气排放、气候变暖和石油能源枯竭等三大环境问题,未来除了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外,本田还将投入大量精力开发以氢燃料电池电动交通工具为中心的下一代移动工具和能源制造的发生装置。”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执行董事、本田技术研究所专务执行董事三部敏宏在谈及未来的发展时这样说道。
多重政策“护航”确保良性发展
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形成种类集群、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整车研发能力明显增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自主品牌迅速成长,国际化发展能力逐步提升。特别是近年来在商用车和SUV部分乘用车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由培育期进入成长期。
工信部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当前是中国经济新旧动力加快转换的重要时期,汽车业整体进步迅速。只要汽车业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提升供给能力,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汽车业长期向好的局面就可以持续。
虽然前景光明,但通向成功的道路依然充满荆棘。从当前发展环境来看,传统汽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会占据主导地位,新能源汽车技术还面临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等诸多挑战,后续还要不断攻克驾驶辅助系统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构建支撑产业化的标准体系,以推动制定并实施与智能汽车发展配套的基础设施等环节。“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对于稳居并将长期处于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我国而言,总体机遇大于挑战。目前,围绕建设汽车强国目标,工信部正在牵头开展中国汽车产业中长期规划2016至2025编制工作。”
记者从工信部获悉,规划初步制定出六大目标、六大任务和六大措施。其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产业链的链条体系;深化体制改革,加大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研发投入力度等重点领域“短板”问题实施了重点改革措施。
不仅如此,国家发改委今年将在汽车投资项目管理上做出较大幅度的改革。“根据政府核准的投资事项削减9成以上的要求,国家发改委近期已经上报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版。”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处长吴卫透露:在新的目录当中,一方面大幅度下放有关权限,同时完善投资项目的相关条件,来提升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乘用车的企业建设逐步提高准入条件,以防范新能源汽车领域低水平盲目发展。
对新能源汽车的财政扶持,中央财政将突出创新机制,实现从政策拉动型向市场驱动型转变。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直言:“财政部即将完善补贴政策,建立遴选机制和淘汰机制。不断提高补贴的技术门槛,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同时,落实好补贴政策退坡,倒逼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增加企业的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