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电动车 » 汽车维权 >> 正文

汽车维权

讴歌突然失控 车主疑遇"召回欺诈"
江苏消费网 (2012-02-10) 来源:现代快报
阅读:
     2010年1月21日晚上,南京律师黄智清驾驶轿车“讴歌Acura TL”行驶在沪宁高速上,车辆突然失控。车辆拆检时,黄智清意外获知:他驾驶轿车的助力转向油管材质为NBR,就在他买车时,使用这种材质的425辆“讴歌Acura TL”正在被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田”)召回。

    “为什么我的车子跟召回车辆一样的材质,却不在召回之列?我买车的时候正在搞召回,为什么没人告诉我有安全隐患?”认定存在“召回欺诈”的黄智清,将销售商江苏雨田精致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雨田”)告上法院,但两审均被驳回。

    惊险旅途

    买了1年多的轿车突现故障

    2008年7月9日,黄智清买了这辆“讴歌Acura TL”。“我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驾车在路上,会遇到发动机爆炸。”黄智清从事律师工作18年,谈起那场惊险的故障,他仍然认为当时发动机的炸响声源于“爆炸”。

    时速120公里传来炸响

    2010年1月21日晚上7点多钟,黄智清驾驶购买1年多的“讴歌Acura TL”轿车,从常州上沪宁高速,以时速120公里的速度驶往南京。行至句容和汤山段时,轿车突然发出“砰”的一声炸响,随后失去控制急剧减速,车内外灯光全部熄灭。

    当时,黄智清行驶在左侧第二股车道,他猛往右打方向盘,希望尽快进入紧急停车道,但方向盘很重,很难扳动,黄智清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移到了路边安全地带。此时,车辆引擎盖冒出阵阵白烟,还发出了“哧哧”的轻微响声,吓得黄智清一把推开车门跳了下来,“真是命大,当时周边没有别的车子。”

    检车时发现问题油管

    故障车被拖往4S店后,黄智清向南京市消费者协会投诉,希望协调有资质的机构,对车辆进行拆检,确定故障原因。

    在此期间,黄智清意外从一位美国朋友处获悉,他购买的“讴歌Acura TL”轿车,在美国曾经被大批量召回,总数达27万余辆。随后,黄智清从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网站上查到了“讴歌Acura TL”车型被召回的信息,理由是“助力转向油管在发动机的高温烘烤下,可能会过早老化,造成软管破裂或者动力机油泄漏,漏出的机油可能会滴在发热的催化器上,导致产生烟雾并可能使汽车发动机罩下面着火。(黄智清委托专业人士翻译自上述网站并公证)”网站显示,召回的车约有27.3万辆,是2004年至2008年生产的 “讴歌Acura TL”。黄智清的车,生产时间为2006年12月,在美国召回车辆的生产区间内。

    2010年3月31日,由南京消协召集,在本田公司、江苏雨田和黄智清三方在场的情况下,汽车专业人士对故障车进行拆检。拆检显示,该车空滤上盖内表面有水迹,一缸连杆断裂,四缸连杆弯曲,一缸、四缸活塞破碎……拆检还确认,黄智清的车辆,助力转向油管材质为NBR。

    车主维权

    推断有猫腻,状告销售商

    黄智清获得了一个消息:2008年2月,本田公司在中国对“讴歌Acura TL”车型进行召回,涉及车辆为425辆。

    黄智清在国家质检总局网站上查到了这则信息,信息显示,本田公司在中国召回的是2005年6月22日至2006年9月27日生产的06款“讴歌Acura TL”,召回时间为2008年3月26日至2009年3月25日,原因是助力转向油管可能出现龟裂、漏油,极度状态下会有火焰出现,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维修措施将原来NBR材料的助力转向油管,更换为H-NBR材料,同时在油管外部加装耐热护套。

    黄智清发现,那次召回车辆的识别号(VIN)范围中,并没有他的车辆的识别码。“我这辆车子跟召回车子挨得很近,且油管材质一模一样,应该有问题。”几次交涉无果后,黄智清在公证员的见证下,在公示的这425辆召回车中,随机选取了几辆车的识别码,拨打讴歌道路救援服务热线查询,发现本田系统中不存在识别码最后三位数为356的车。

    “通过这个测试能推断,本田召回的425辆车存在欺诈。”黄智清对这一过程全程公证后,将销售商江苏雨田告上法院。

    法院判决

    一审:被驳回

    “如果他们告知我这款车正在召回,我怎么可能会花40多万买呢?”在诉状中,黄智清认为,他购买的汽车不在列明召回范围,但同属缺陷汽车产品。

    黄智清认为,销售商江苏雨田不仅违反《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有关停止销售所涉及的缺陷汽车产品的规定,而且没有对车辆采取任何维修措施,也没有就汽车产品存在缺陷等情况作出任何说明,构成了欺诈。

    一审此案的秦淮法院审理认为,黄智清提交的“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网页及其内容,未经美国公证机关和我国驻美国使领馆的认证,不予采信。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只要是NBR材质的助力转向油管就一定有缺陷。

    雨田方面表示,召回车辆型号由本田公司发布,黄智清的车并不在召回之列,不存在欺诈。

    法院还认为,江苏雨田主观上并无隐瞒缺陷欺诈的故意,客观上也没有消极配合召回的行为,“即使原告车辆应当实施召回而未被召回,相应的责任主体应为制造商(包括进口商),而非经销商。”据此,一审法院判决驳回黄智清的诉讼请求。

    二审:还是驳回

    对于这个判决,黄智清不服,上诉至南京中级人民法院。

    南京中院审理认为,江苏雨田作为代理销售公司,代理销售的车辆手续齐全,符合销售要求,不存在法律法规可以认定为欺诈的行为。黄智清应当举证证明车辆助力转向油管存在质量问题,但黄智清在一审二审中均未能举出证据,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据此,法院判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黄智清不服,于近期向南京中院审理此案的法官发了“释疑函”,希望法官就此案中的关键问题予以“释疑”,“待收到释疑回函后,我将决定我下一步的维权举措,不排除提请再审程序。”

    本田回应

    为何差点出事的车没召回?

    解释:召回的是06款,这辆07款符合要求

    昨天,快报记者联系上了本田公司。

    “你们召回车辆的缺陷是助力转向油管,为什么我的车子跟召回车辆一样的材质,却不在召回之列,你们的召回标准和范围是什么?”

    针对黄智清的疑问,本田公司广报部负责人朱林杰表示,缺陷车辆是该车型的06款,该款车型在中国一共销售了425辆。黄先生的车,尽管出厂日期是2006年12月,但已经属于07款,07款的助力转向油管,尽管材质为NBR,但是出厂前进行了改进,增加了散热装置,已经符合安全要求,因此不在召回之列。

    朱林杰表示,他请教了技术部门负责人,技术部门负责人表示,“散热装置设置在发动机盖下面,靠近前保险杠的后部,需要拆开或者将汽车悬空后,从下面才能查看到。”

    随后,朱林杰还向快报记者发送了一份06款和07款油管的示意图,从示意图上能看出,07款车子的其中一段管子外面增设了长方体的散热片。

    黄智清则表示,他请教了汽车专家,专家认为,改图“示意”的是汽车的散热冷却系统图,加装散热片的管子并非助力转向油管,而是水管,“油管是设置在发动机的上部,从外观上能看得出来。”

    为了印证这一位置,黄智清还提供了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公布的一份资料,资料显示,该款车的助力转向油管泄漏后,“如果油液落到发动机下部的排气管上,发动机舱内会冒出白烟”。据此推断油管的位置,应该在发动机排气管的上方,“绝对不会位于汽车前保险杠后部。”

    为何在美国就召回了07款?

    解释:尽管型号相同,还是存在细微差别

    黄智清提出,“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网站曾公布,本田召回27.3万辆“讴歌Acura TL”。朱林杰表示确有此事,召回理由跟中国召回425辆车类似,均系助力转向油管问题,美国召回的是2004年至2008年生产的汽车,主要是因为讴歌在美国市场销量非常好,客户非常多。

    在美国召回了2006年至2007年间生产的车,为什么黄智清所购的生产于2006年12月的车却不在此列?朱林杰表示,美国市场上召回的车,包含了06款,也包含07款和08款的部分车辆,“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07款,均采取了改进措施。”

    都是07款“讴歌Acura TL”,难道在美国和中国销售的车有区别?朱林杰说,尽管型号相同,但不同的车还是存在细微差别,比如有的是基本型,有的是高效型,不同车辆在出厂时,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材质和采用不同的结构。召回针对的是缺陷车型,绝对不存在“中外有别”。

    为何有辆召回的车查不到?

    解释:该车已销售,但不提供使用者详情

    此外,针对黄智清提出的本田召回的356(识别码最后三位数)的轿车不存在,涉嫌欺诈。朱林杰说,经过核查,该车存在,已经销售出去,但出于保密需要,无法为记者提供具体使用者详细情况,“为什么热线接待人员查不到,我们还无法知悉,会去调查。”

    朱林杰强调,本田在中国的召回标准为全球统一,不存在任何所谓的“猫腻”。

编辑:杜澄宇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