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近日,某银行接到王女士的电话,表示一周前,有一自称该银行客户经理的工作人员上门,为王女士免费办理POS机,并现场用自己的卡消费299元,告知王女士该笔钱会在三个工作日内返还到账,只要其刷满5笔交易即可。王女士半信半疑,于是用自己的卡刷了几笔交易,过了一会果然收到了款项返还的信息。于是便将第一笔交易299元转给了业务员,留下了POS机。一个星期过去了,该笔299元的交易仍未到账,王女士疑惑,遂电话向银行核实。
经核实,该工作人员非银行员工,王女士使用的POS机交易信息中,显示299元为开机费,且该POS机的预留账户信息非王女士的账户。因王女士近期暂未发生交易,才避免了钱款直接进业务员账户的风险。
案例分析
王女士在注册POS机信息时,未核实所谓“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将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号、验证码直接交给他人操作,未能关注到个人信息是否有被他人盗用的风险。
银行为客户办理相关业务的同时,都会签署《客户协议》,载明“个人金融信息被盗用的风险,请妥善保管个人资料,切勿向陌生人透露密码等隐私信息,银行员工绝不会向您索取任何密码等私密信息。任何通过密码完成的交易或发出的指令,均由客户自行承担由此产生的后果和损失。
本案为一起典型的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帮客户办理POS机,以转移账户资金的新型诈骗案。随着诈骗手段的更新换代,客户前期风险识别的难度不断增加,银行作为专业金融机构,应践行社会责任,向客户提供帮助,宣传最新防诈知识。
平安银行温馨提示:
消费者自身层面:
1、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手机验证码等信息,谨防不法分子盗用。
2、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办理业务,通过官方渠道或到网点现场核实工作人员信息,不轻信,不贪利。
金融机构层面:
1、加强宣传教育,高频开展宣教活动,解读最新诈骗手法,传授防诈经验,提升消费者风险意识。
2、利用技术手段和大数据管理,及时监控不法分子犯罪行为,进一步提升快速响应和止付能力。
3、加强与公安机关的沟通与交流,与其建立风险联系机制,实现对问题交易的及时拦截和深入调查,维护金融行业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