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银行金融 » 政策行情 >> 正文

政策行情

曾刚:深度解读中国银行业的金融科技之路
江苏消费网 (2018-01-19) 来源:新浪综合
阅读:

  近年来,银行卡被盗刷、买理财遇飞单的案例屡见不鲜,金融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快速兴起,不仅侵蚀了银行传统的业务领地,更是对传统银行的业务模式和经营理念形成了极大的冲击,银行被颠覆的预言不绝于耳。在这种背景下,经过几年的反思和探索,中国银行业开始以更开放的理念制定互联网金融或金融科技发展战略,在更高起点上推动银行金融科技转型的进程。

  “金融科技”(FinTech)一词源于美国。就字面意思理解,是金融(Finance)和技术(Technology)的合成。近年来,金融科技迅速为人们所熟知,并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追捧,但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层面,金融科技的内涵和外延都还不算清晰。

  结合中国实践来看,所谓的“金融科技”更多的是指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旨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改善客户体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金融需求。金融科技强调的是科技对金融业务模式的改变,而不拘泥于开展业务的主体。就这个意义上,我们所讨论的金融科技,不仅包括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模式创新,也包括传统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以及创新技术(如大数据、区块链等)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

  金融科技兴起

  金融科技是金融和科技深度渗透、融合的产物,其核心在于用科技让金融更好、更高效地服务实体经济。在金融科技的演化历程中,科技赋能金融,渐进式补充与重构金融业态,推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金融则促使科技成果从后端技术转移至前端展业。

  从行业本质来看,金融本身就是一个数据、技术密集型行业。从早期利用卡片穿孔辅助数据处理到使用计算机实现会计电算化,从完全依赖物理网点办理业务,到信用卡、ATM机以及网上银行,金融机构一直是信息技术最为积极的运用者。从这个意义上讲,金融科技并非全新的概念或实践,而是早已有之。就演进历程而言,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因素有三:一是技术本身的发展与应用成熟度提升。随着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以及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成本逐步降低,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潜力开始逐步凸显。二是监管环境的失衡。次贷危机后,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都加强了金融监管的力度。传统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与合规成本显著提高,风险偏好大幅降低。面对经济体中大量的金融服务需求,金融供给明显不足,给暂时未被纳入监管框架的金融科技企业以及一些创新的业务模式,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发展机遇。三是商业模式和用户习惯急剧变化。商业活动重心加速向互联网转移,网络交易和第三方支付规模快速扩张,带动了用户习惯的深刻变化。以商业银行为例,行业平均离柜率(电子替代率)在过去几年中大幅攀升,从2010年左右平均45.2%上升到目前的84.31%以上,上市银行平均则接近95%,其中最高的民生银行已经达到99.27%。客户习惯迅速变化所导致的“用户脱媒”(转向用户体验更好的互联网企业),对传统的金融业务模式和流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创新

  在经营环境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加快金融科技发展已成为必然的选择。但也要认识到,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组织管理以及人才储备方面与互联网(或金融科技)企业大相径庭,这决定着银行的金融科技创新不能也没有必要去复制互联网企业的许多模式,而是应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来确定重点方向和内容,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而非一味地“求大、求全”。目前看来,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渠道转型

  渠道创新有两个主要方向,一是加快线上渠道(手机银行、直销银行和互联网银行等)创新与建设,以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目前,商业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直销银行和自助渠道业务量逐年上升,特别是手机银行已经取代PC端成为线上交易的主要入口。需要指出的是,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上述领域探索已逐渐超出渠道转型的范畴,而深入到业务模式和产品创新层面。2017年年底,第一家独立法人的直销银行——百信银行正式开业,为互联网银行(或数字银行)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二是物理网点向智能化、轻型化和社区化转型。“智能化”方面,VTM、智能机器人(18.280, -0.09, -0.49%)、自动客户识别系统、互动触屏、网点移动终端(PAD)、自动业务处理设备在各家商业银行广泛运用。当然,在目前的实践中,智能网点建设还处于“概念店”向“试点和推广”过渡阶段,远未成熟。需要提醒的是,网点智能化的关键和中心仍然是客户需求,单纯强调硬件技术并非互联网创新的实质。“社区化”方面,银行继续将渠道下沉,以有效解决社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使银行零售业务进一步向社区拓展。当然,渠道下沉并不是简单增设传统物理网点,而是更多依靠轻型网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与协调,在延伸银行网点覆盖的同时控制渠道成本。

  零售金融业务创新

  零售业务针对海量客户,且产品众多。受金融科技的影响要远高于其他类型的业务。在众多的业务中,商业银行的创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支付创新。为应对互联网支付的步步紧逼,商业银行在支付创新中投入了大量精力,产品种类繁多。从NFC到Apple Pay,再到闪付、二维码支付、声波支付以及蓝牙支付和光子支付等等,不一而足。不过,由于在场景结合方面,商业银行远不如互联网企业,尽管技术创新不断,但已很难扭转在零售支付领域的颓势。

  其次是互联网理财产销售。在余额宝获得成功之后,商业银行纷纷仿效,开发出功能更为强大(提现额度更大、到账更快、收益更高,部分还附带主动管理功能)的各种“宝”类产品。此外,银行还在挂钩货币基金以外,开发出了挂钩保险、挂钩票据的产品,进一步丰富了互联网理财产品体系。

  再次是个人网上贷款。针对个人贷款用户体验要“快”的核心需求,商业银行推出了多种形式的网络贷款。这种贷款基于移动互联技术,根据客户以前交易数据,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借助决策引擎进行客户贷款的授信审批。贷款办理渠道则可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终端自助完成。实现了线上申请、自动审批、线上签约、自动放款为一体的全自动贷款流程。

  最后是智能投顾。过去几年中,智能投顾在中国快速兴起,率先进入这个领域的是金融科技创业公司,如蓝海智投、璇玑智投、投米RA、雪球和金贝塔等。商业银行的智能投顾创新则始于招商银行。2016年12月,招商银行率先推出摩羯智投,成为第一家布局智能投顾的银行机构。之后,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光大银行、江苏银行以及工商银行等不同类型的机构,都积极加入到布局“智能投顾”的行列。

  公司金融业务创新

  相对于零售,公司金融业务受互联网直接冲击相对较小,但在竞争日趋激烈以及金融脱媒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也开始积极借鉴互联网思维模式,通过对金融科技的应用,不断拓展和创新公司金融的服务模式。代表性的创新包括: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提升小微企业融资的效率;发展以支付结算为基础的“交易银行”业务,利用金融科技和互联网平台,将银行原本分散的各种产品进行整合,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一站式服务,有效降低客户资金成本和负债水平;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对传统业务流程进行微改进,提升业务效率和风险控制水平,等等。

  同业业务创新

  作为商业银行各业务条线中市场化程度最高、创新最多的业务类型,同业业务在利用互联网思维和金融科技进行创新方面,已经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基于金融科技的同业业务创新大致有以下几类,一是银行通过互联网技术来整合既有的同业业务资源,以实现信息驱动化、服务一体化、业务场景化和发展生态化。二是以同业业务资源为基础,提升同业资产和负债对接效率。此外利用互联网和金融科技在拓展长尾客户方面的优势,将同业资源与长尾客户的终端需求直接对接,形成贯通同业业务和零售业务的综合性金融交易平台。三是利用银行之间在技术上的梯度落差,对其他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进行金融科技输出,等等。目前,兴业银行的“银银平台”、平安银行的“行e通”等,是前两类创新的代表。而兴业数金、平安壹账通以及招银云创等,则是部分银行探索对外进行金融科技输出的案例。

  生态创新

  生态创新是指商业银行介入生态、场景建设。这种创新已经远离传统的金融服务范畴,而更接近于电商业务。从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的角度,这种尝试有其道理,即通过生态圈建设来实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三流合一”,并据此开展各种金融服务,以应对来自互联网企业的挑战。但对传统银行来讲,这种创新(尤其是综合性电商平台)对银行的难度也最大。现有的实践效果差强人意,未来有无改变或爆发,还需进一步观察。

  未来展望

  总体来看,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与用户习惯的迅速变迁,金融需求的内容和形式也在迅速地发生变化。对于全新的金融需求,传统金融由于运营成本和风险管控方面的障碍,难以有效地适应。这给互联网金融(及金融科技)的爆发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外部环境。面对这种变化,金融机构开始重新审视自身业务,逐渐开始利用金融科技来实现转型升级,从产品、服务层面,到银行整体的经营管理,金融科技已深入到银行变革的方方面面。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商业银行开始成为金融科技创新领域的积极参与者。

  从未来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及经济互联网化的程度不断提高,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的影响还将不断提升;从另一角度看,这也意味着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的应用还会不断深入。当然,由于银行本身的低风险属性,一直以来的经营理念以及风险偏好难以在短期内扭转,这意味着,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路径会与互联网企业(或金融科技创业企业)完全不同。也正因为这种不同,银行与互联网企业(或金融科技创业企业)有着较大的合作空间。一是在技术层面的合作。通过成立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将科技创业企业的技术优势与商业银行的金融应用场景相结合,加快就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速度。目前,继农业银行和百度成立了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之后,大连银行也与京东金融成立了金融AI实验室,预计未来还会出现更多这样的合作。二是在产品和业务层面的合作。通过搭建互联网生态,联合推出产品和业务,共享客户资源和金融科技能力,以实现互联网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共赢,目前像“微粒贷”、“京东白条”以及“淘宝花呗”等产品都是基于这种合作的逻辑。预计未来合作的产品类型和业务范围将不断扩展,有望从目前的消费信贷扩展到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等领域。

编辑:葛绍刚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