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可罗雀,难以完成任务,鲜见大笔资金光顾……如今,大多数社区银行都面临着如此尴尬的处境,一些收效甚微的网点甚至已被放弃。
据《证券日报》记者独家统计,从今年年初至12月25日,监管部门批复同意了北京地区约68家社区支行终止营业。
本报记者还在日前的走访中发现,原本位于北京海淀区某小区附近的几个社区网点中,至少已有3家关门。
社区银行特色难寻
二三十平方米的面积,一两台ATM机,两三个员工,这便是大多数社区银行目前的标配。《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多家银行网点发现,门前冷落、网点关停是这些社区银行普遍的景象。
与普通银行网点的繁忙不同,大部分社区银行冷冷清清。除工作人员外,很少能看到前往办理业务的居民。即便有一、两个客户,也大多是直接奔向ATM机。本报记者还发现,大部分社区支行网点的保安人员和工作人员也无事可做,甚至有的工作人员通过闲谈来打发时间。
此外,原本多数社区银行区别于传统网点的正常作息时间,一般采取“错时服务”的方式,延长服务时间。但是,如今有的社区支行网点与周边常规银行网点时间一致。以某股份制银行为例,其在北京设立的社区银行,营业时间从早晨九点到下午五点,并没有让“上班族”能在下班回家后更方便的享受到银行的服务。
对于社区银行目前的理财产品是否更有竞争优势的问题,记者仔细浏览了几家社区银行的理财产品宣传单发现,社区银行的理财产品与银行营业网点并无差别。之前针对社区支行客户推出的“社区专享”产品大多已经销声匿迹。
多家社区支行网点的工作人员坦言,“社区网点没人是常态,要保证一定的新增存款数额,真的太难了。”另外,随着各家银行互联网业务的发展,购买理财产品、缴纳水电费等社区银行曾经的核心业务,其实根本不需要到社区银行办理,直接在手机银行或者网银就可以完成。”
“北上广”社区银行集体歇业
据本报记者独家统计,从今年年初至12月25日,监管部门批复同意了北京地区约68家社区支行终止营业。其中,今年6月份至7月份,共有25家社区银行先后“关店”,7月份“关店”的社区银行数量更是达到17家。
无独有偶,在上海、广东也存在类似情况,社区银行集体终止营业。据记者统计,今年广东银监局共批复了21家社区支行和6家小微支行终止营业的请示,这些支行大都分布在广东省的二、三线城市。上海银监局共批复了13家社区支行和8家小微支行终止营业的请示。
《证券日报》记者查阅2017年中报发现,只有少数几家银行披露了和社区网点相关的数据。其中,兴业银行是少有的宣布社区银行已经盈利的银行。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移动支付以及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快速崛起,用户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加上功能不全导致的定位不清晰,都影响了社区银行的发展,不少社区银行正逐渐沦为自助机具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