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保险意识的不断加强,各类保险消费也快速发展,同时,围绕保险行业产生的消费投诉也有增无减。为更有效维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一个良性健康发展的保险消费环境,本网根据保险行业比较常见的投诉热点和难点,经咨询业内有关人士,给广大消费者提醒和建议,引导理性消费,避免产生不必要损失。
正确区分银行理财和保险产品,切忌盲目投保
据了解,银行在取得保险监管部门颁发的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后,可以在银行网点销售保险产品。很多消费者将保险产品误认为是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在银行网点办理理财业务时,一定要向银行工作人员询问清楚,正确区分“理财”和“保险”。
和储蓄、理财不同的是,保险产品会在合同上印有“保险合同”字样,并且有犹豫期提示语。同时,消费者也要根据自身实际需求来选择是否投保,不可在银行或保险公司人员推荐下盲目投保,防止因投保数额过大、缴费过高影响正常生活而遭受中途退保的损失。
仔细阅读合同条款,谨防销售误导
少数保险销售人员为完成销售业绩会夸大保险责任、投资收益,分红水平等。作为理性的保险消费者,在收到保单后,要认真仔细阅读和研究合同条款,了解所投保险条款中的保险责任和保险利益与业务员推销的是否一致。
此外,要特别留意责任免除条款,弄清楚哪些事故或情形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哪些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以防事后出险需要理赔时才发现属于免责范围的问题。
如实告知被保险人信息
保险业务基于最大诚信原则,不仅是保险销售员,消费者也需遵循这一原则。投保人填写投保单一定要客观真实,例如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健康状况、既往病史、家族遗传史等。
如消费者故意隐瞒的情况与保险理赔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会降低甚至免除保险公司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作为投保人,只有遵守最大诚信原则,才能享受到保险的最大保障。
认真接听回访电话
投保后,保险公司会在犹豫期内对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产品进行电话回访,与投保人核实保单信息,告知客户享有的权利、义务,并进行相关的风险提示。投保人应认真接听回访电话,核实保险权益,确认购买的保险产品是否符合自己的购买意愿。
正确享受犹豫期权利
犹豫期是指投保人在收到保险合同后一段时间内,如不同意保险合同内容,可将合同退还保险人并申请撤消,保险人同意投保人的申请,撤消合同并退还己收全部保费。保险合同对犹豫期有专门条款作出约定,一般为10天。保险消费者要把握住犹豫期,防止冲动消费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信息变更应及时告知
如遇更换电话号码、联系地址等,应及时通知保险公司,可选择致电保险公司客服,登录公司官方网站,或到公司柜面办理相关的保全变更手续,以避免造成保单失效而无法正常享受保险保障。
购买保险一定要亲笔签名
购买保险时,在所有相关的文字资料上需要消费者本人亲笔签名。作为合同主体之一,如果在保险合同中缺少作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亲笔签名,保险公司可以签名不真实、保险合同不成立为由,将“代签名”保单视为无效保单,作出拒赔或退保的处理。
切勿生出骗保念头
保险的作用是防范风险,并非生财之道。把保险当成发财的捷径,提供虚假材料,先出险后投保,故意制造出险事故等行为都属于骗保,不但不会得到保险公司的理赔,甚至还会面临法律风险。(葛绍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