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小银行的代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闫冰竹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带来了包括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多个提案。值得注意的是,在李克强总理近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警示了不良资产等多个领域的金融风险。
从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角度,如何有效化解金融风险?中小银行在整个金融和宏观经济运行中,如何承担更为重要的角色和责任?闫冰竹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时指出,可以从“进一步深化金融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多个方面着手。
●高效能监管具有根本意义
NBD: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点到了4个累积风险的领域: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其中第一个就是不良资产。您在今年两会上带来了有关防范金融风险的提案,那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防范和化解行业面临的风险隐患?
闫冰竹:近年来,全球经济更加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外部环境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首先,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有助于进一步放大我国的“金融稳定器”作用,增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性,构建新型全球经济稳定机制,形成全球金融安全网,更好防范全球金融风险。
其次,构建多元化、市场化金融体系。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中小银行,有助于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激发经济的创新创业活力,而且会通过“鲶鱼效应”,激发金融市场活力,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此外,构建多元化、市场化金融体系,更有助于降低金融企业客户集中度和风险隐患。
再次,高效能的金融监管无疑具有根本意义。为此,要坚持宏微观审慎并重原则。此外,要完善纵向和横向联动监管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交流沟通和监管协调联动机制,制定协同监管应急预案,提升风险监管能力。
最后,要推动金融企业持续完善公司治理,全面强化风险管理。建议进一步深化金融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坚持对资本监管、让市场选人,从制度层面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强化风险治理能力。通过“轻资本”、“轻资产”等战略,加快经营转型,消除周期性和结构性风险隐患;通过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积极引入或自主开发新型风险计量工具、模型和平台,多渠道化解处置存量不良资产。
●中小行已成金融改革探索者
NBD:您多次在两会等重要场合为中小银行的发展鼓与呼,那么,中小银行应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承担着怎样的职能和作用?
闫冰竹: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小银行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鲶鱼效应”,激发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竞争活力,成为金融竞争的推动者、金融改革的探索者、金融创新的实践者、金融安全的维护者。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为,股份制、私营、乡镇及其他各类中小企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同时,大型银行为提高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在改革中采取集约化的经营方式,逐步收缩基层网点,客观上造成了中小企业和居民金融服务需求增长与金融服务主体减少的市场错位。在此背景下,广大中小银行的成立和发展,适应了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较好地满足了中小企业和居民的融资需求,成为我国金融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发展中,中小银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贴近市场、贴近客户、贴近需求,积极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通过“鲶鱼效应”激发了整个金融系统的活力,也为居民享受更多优质金融服务提供了便利。可以说,中小银行的建立和发展,加速了我国金融体系由垄断走向竞争、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封闭走向开放,推动我国初步构建起多种形式并存、开放竞争、功能互补的充满活力的现代金融体系。
此外,我国很多中小银行从成立之初就背负着沉重的历史遗留不良资产,刚刚诞生就承担着化解风险、维护安全的责任使命。很多中小银行通过多种途径,化解历史包袱,维护金融安全。目前,我国中小银行的不良率从过去的10%以上降至低于1%,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NBD:毋庸讳言,在当前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利率市场化改革等多重挑战的背景下,中小银行将受到更大冲击,对此,您有何建议?
闫冰竹:中小银行在服务经济转型、支持创新创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深刻认识在经济新常态和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中小银行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应该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公正公平为原则,推动和促进中小银行健康发展。
小微企业是创业创新的主体,中小银行是服务中小企业的主力军。建议给予中小银行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更加差异化的政策环境,对冲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风险压力。通过充分发挥中小银行和中小企业这“两小”的创新合力,共同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入澎湃动力。
目前,利率市场化时代已经到来。从国际经验看,各国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普遍更加关注和支持中小银行,以打破垄断、促进竞争。因此,从巩固银行业改革成果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社会稳定的全局高度,充分考虑中小银行的承受力以及可能给小微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中小银行提高利率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让中小银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利率市场化需要监管向市场化转型。2013年,国务院出台的“金融国十条”提出“优化银行分类监管”。建议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实行以资产规模、资本实力、管理能力、监管评级以及业务复杂程度等为主要标准、能上能下的动态监管方式,让各类银行都拥有“出彩”的机会。这也有利于银行业打破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前面提到,建议给予中小银行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更加差异化的政策环境,如对中小银行实施差别化的存款偏离度、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进一步扩大存款准备金率的差别化幅度;给予中小银行税收优惠政策,减免中小银行的营业税,并允许税前计提风险拨备;落实不良贷款呆账自主核销政策等。
●投贷联动开辟新的业务蓝海
NBD: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投贷联动是银行突破传统信贷领域以股债结合的融资方式进入风险更高的科创企业。您对投贷联动怎么看?
闫冰竹: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正加速进入科技引领的“新经济”时代,科技创新企业成为此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进一步完善科技企业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创新创业,2016年,投贷联动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试点运行。投贷联动试点工作的正式启动,是对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巨大突破,它进一步延展了金融服务的边界,开启商业银行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探索,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此外,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接近尾声、互联网金融加速推进及实体经济持续调整,商业银行面临利差缩窄、盈利减速、竞争加剧的严峻挑战,纷纷寻求从粗放型增长,向市场化、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成为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主攻方向。在做深、做精、做细传统业务的同时,需加速培养新业态新动能。投贷联动的开展,为商业银行开辟了新的业务蓝海,使其涉足股权投资成为可能,促使银行从以“贷”为主向“贷+股”结合转变,拓宽了商业银行业务领域。未来,将成为银行优化资产结构、探索盈利来源的重大突破口。
从实践上看,北京银行在发展的初期,就将科技金融业务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率先进入并扎根中关村这一科技创新和小微企业密集的地区,并以中关村为起点,形成辐射全国的科技金融服务网络。
需要强调的是,北京银行在推动风险管理与业务拓展同步发展,始终坚持审慎稳健发展战略,为业务发展保驾护航。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在风险隔离基础上加快推进投贷联动,优化风控体系建设。加大与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合作,确定不良贷款本金的补偿机制和分担比例,内部与投资子公司建立收益共享机制,确保投贷联动业务稳步发展。(施娜 朱丹丹 编辑 姚茂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