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财商被看作是和智商、情商一样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需要从孩子开始培养。尽管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也会接触到钱物,但由银行推出的体验活动,却凭借着专业人士带来的启蒙而备受家长们的青睐。
上周,由渤海银行带来的“小小银行家”活动,就迎来了来自不同小学多个年级的小记者们前往网点现场体验学习。孩子对财富会有怎样的认识?抱着这样的疑问,记者也特意前往渤海银行江宁支行的“小小银行家”活动现场,和孩子一起上了一堂关于“钱”的课。
从物物交换到货币演变
当天来到现场的十多个孩子,来自竹山、百家湖、将军山等不同的小学。最小的才一年级,最大的已经是六年级了。因为都考完试了,孩子们参加活动也格外活跃,非常乐于回答活动中的各种问题。
刘琴是渤海银行江宁支行的理财经理也是当天的主讲老师,她提出的首个问题就是没有钱的时代是怎么买卖的。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从实物交换到贝壳代钱,显然对这个问题了解不少。刘琴很耐心地用自己当例子,讲解了从最原始的以物易物交换到后来的等价概念,进而引申出贵金属至钱的演变过程,直到如今正在使用的人民币。
通过找不同辨别不同面额的钱币
孩子们对钱的认识远比预期的超出很多,当刘琴问到除了人民币还有哪些钱的时候,孩子们不仅能够说出美元、英镑、日元等不同的币种,甚至还有小记者知道一些关于人民币与外币的兑换比例。
为了让孩子们自己分辨货币的特色,刘琴将不同面额的纸币投影出来,通过找不同、找相同的游戏发现各自的特色。孩子们不仅知道所有的纸币都有相同的头像、中国人民银行的字样、国徽,还知道上面都有可触摸识别的盲文。对于不同的地方,他们不仅说出了花纹、颜色、防伪标识的区别,还有小记者说出了钱币都有独一无二的冠字号,甚至连没展示出的反面也有孩子说出来了。
知珍惜、学点钞、现场存取
钱是怎么来的,钱能做什么?对于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如果说工作可以挣钱,用钱可以买东西是孩子们已经具备的常识的话,钱还可以用来为冰雹、龙卷风灾害捐款体现出的公益意识和对时事的关注就让人惊叹了。
当天,刘琴还为孩子们带来一个铁匠与儿子的故事,故事里的儿子前期不懂劳动的辛苦,对于父亲的工作所得也不知珍惜。当他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后,终于知道爱惜所得,尊重他人劳动。故事一波三折,孩子们也听得津津有味。
有趣的是,现场的孩子都有零用钱,不少孩子都是靠简单的劳动从父母手中赚取零用钱,一些会打算的孩子甚至知道将积攒的零用钱存进银行。而现场的讲座则通过简单的利息计算,让孩子们了解到储蓄以及钱生钱的理念。
刘琴还为每个小记者准备了练功钞,不仅手把手教专业的单手单张的点钞方法,还让他们现场体验了自动柜员机的存取业务。孩子们都通过练习,顺利拿到了自己的小小银行家结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