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近期各地纷纷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尤其是P2P平台的整治监管力度,但问题平台似乎像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有增无减。
仅3月以来,上海地区便有多家百亿级平台集中“出事”,而P2P平台较为集中的广深地区虽无大型平台“爆雷”,但中小平台“出事率”却处于全国前列。
就在舆论焦点集中在中晋系、融宜宝等多家“东窗事发”的上海地区百亿级平台之际,深圳网贷平台国惠金融又爆丑闻。据悉,国惠金融涉嫌自融自保,平台与担保公司实际控制人均为黄庆乐,而且大部分借款人资金均流向其弟弟黄庆贺的账户。目前平台被爆待支付2814万元,涉及全国各地共600多个投资人,目前公司所有业务暂停,写字楼也人去楼空。
羊城晚报记者梳理发现,进入2016年以来,尽管P2P平台较为集中的广深两地均不断加强整治监管力度,近期更是多个部门联合提前介入,但平台问题发生率仍高。网贷行业第三方公司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6年3月全国问题平台总数98家,其中广东有25家,而1月份广东问题平台数为14家,2月为13家,整体呈明显上升趋势。
全国层面来看,截至2016年3月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2461家,累计问题平台达到1523家,占比高达38%。而仅仅去年发生问题的平台就超过千家,一些超大型平台轰然倒塌,更是超越了监管容忍底线。从问题平台发生类型上看,主要由跑路类型、停业类型、提现困难类型所组成,其中又以跑路和停业类型平台最多,两者合计占问题平台的约九成。
专家提醒
不要轻信“股东背景强”
面对风险进入集中爆发期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究竟应该怎样来有效监管?
经济学博士李如胜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对P2P行业准入应设置一定门槛,其中一定要考察股东或者管理层团队是否有丰富金融从业背景的人才,“如果平台股东及高管是营销出身,只考虑把量做大,最后极容易出现风险”。
李如胜认为,高收益就一定有高风险,投资者要对所投平台及项目仔细研究,不要随意盲目投资高息平台,不要盲目追随所谓股东背景比较强的平台。记者吴海飞、实习生郭雅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