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成为今年315晚会重点关注对象,手机恶意程序、免费WIFI盗取个人隐私信息等新问题一一曝光。江苏银行一直将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建设作为业务发展的第一要务,将保障客户资金与信息安全置于首位,以“开放、共享、融合”互联网思维为指引,运用业内先进的安全与风控理念,构筑技术防控、大数据模型、客户安全教育三道防火墙,各项措施多管齐下提升安全水平,逐步构建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一体化客户安全体系。
先进技术构筑严密防护网
随着移动终端的应用普及,越来越多的互联网APP应用都直接关联着客户的手机银行、支付应用、通讯录等财产和私密信息,同时各种诈骗、病毒、木马的手段也越发高明,保障客户的资金和信息安全就显得愈发重要。
为有效防范外部风险事件发生、保护客户权益,江苏银行网络金融方面一是建立了统一的客户身份体系,交易全程采用端对端加密数据传送方式以及专用密码键盘,通过绑定设备终端防冒用、短信+密码双保险、指纹识别、服务器端认证等技术,为每笔资金交易保驾护航。二是率先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成为国内首家在客户身份验证体系中成功运用人脸识别技术的直销银行,同时将此先进技术运用在各类操作场景中,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角度的安全服务体系。三是对风险资金交易启动双因素校验,免费提供动账即时通知,设置交易限制防止暴力破解,隔绝诸多欺诈行为,有效保护客户资金安全。点滴措施、聚沙成塔,长期积累终究构筑了江苏银行网络金融安全风控的严密防护网。
每逢新产品推出、重大系统升级,我行都邀请中国信息安全权威研究和评测机构,进行客户端安全、服务器安全、交易安全保障、通讯安全加密等全方位的安全评测。在第三方权威安全认证机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组织的金榜奖评比中,江苏银行先后荣获2012年“区域性商业银行中国最佳网上银行安全奖”、2015年“区域性商业银行最佳电子银行奖”等多个奖项。
大数据与互联网化防控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在于各类数据的整合、提炼与价值挖掘,大数据运用能力已成为当前决定银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江苏银行一方面依托行内统一数据平台,借助先进的数据工具和技术,挖掘客户风险特征,形成预警指标、模型和黑名单库;另一方面对接整合外部监管、电商、第三方支付等多个平台数据,利用云计算技术,有效降低恶意欺诈的风险。江苏银行着力提升欺诈交易监控能力,打破固有思维和局限,并联合多方力量及时监测和处理钓鱼网站,为客户打造安全放心的互联网端使用环境。除此之外,江苏银行还打破固有思维和局限,从客户的线上操作轨迹与交易行为习惯中“提炼”出客户真实的金融消费需求、交易习惯、风险偏好,经过数据积累与智能分析方法,改变传统银行“千人一面”的格局,为客户打造安全放心的互联网端使用环境。在中国银监会“2015年度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课题”的评审中,江苏银行的“大数据在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中的应用”课题,荣获二类成功奖项。
与客户携手共铸安心环境
对客户进行网络金融安全教育,既能提高客户自我风险防范意识,又是网络金融风险防控关口有效前移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江苏银行十分重视互联网金融的安全知识和宣传教育,在网站、交易流程中添加交易风险提示,在柜台发放安全折页并配置网银体验机,直观形象地指导客户正确安全使用,促使客户从电子银行使用环节和自身信息保护上自觉把好安全关。与此同时,江苏银行还多次参加外部安全机构组织的网络金融安全宣传活动,共同推进用户电子银行认知水平的提升,帮助公众提高安全意识,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通过线上、线下立体的用户宣传方式,通过传单发放、面对面、讲座沙龙等方式进行风险教育,对于常发的风险案例,结合具体线上金融场景有针对性地进行客户教育,全力协助客户共同打造安全的网络金融环境。(江寅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