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银行金融 >> 正文

银行金融

部分私人银行被指销售理财产品时误导投资者
江苏消费网 (2009-07-22)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不向客户提示风险 ●不尽信息披露义务 ●出了问题不负责任

■本报记者 聂国春

    7月11日,北京创天律师事务所会议室挂出了“香港私人银行受害者联盟”的横幅。来自香港汇丰私人银行、恒生银行、星展银行、荷兰银行和花旗银行的多位私人银行受害者在聚会研讨维权事宜的同时,也向记者揭露了一些私人银行误导、诱骗他们购买打折股票(Accu-mulator)的事实与经过。据悉,目前联盟已有10余名受害者加入,涉及损失四五亿元人民币。“部分投资人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沉默,也有一些人正在与银行交涉或已进入诉讼阶段,因此联盟的受害者目前只是冰山一角。”金亮(化名)说。

    这些受损投资人表示,香港私人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过程中存在明显违法违规事实,其道德风险远超过市场本身的风险。

    指控:私人银行存在误导行为

    “有些人把我们的损失归咎于无知和贪婪,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看看香港私人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明显的误导和欺诈行为。”会议上,投资者一一指控了香港私人银行的误导违规行为。

    第一,是任意降低专业投资者的认定门槛。根据监管部门规定,Ac-cumulator作为高风险金融衍生产品只能销售给专业投资者。但银行在推销时表示,只要客户账户资金达到100万美元以上就是专业投资者,甚至有银行在客户账户资金从未达到100万美元的情况下,仍认定其专业投资者身份。然而,香港证监会发布的《持牌人或注册人操守准则》(以下简称《操守准则》)规定,除了100万美元的资金线,界定专业投资者还需顾及以下方面:该人士以往曾买卖的投资品种类、交易频密程度及所涉金额(专业投资者每年应进行不少于40宗交易)、交易经验(专业投资者应在其相关市场上活跃地进行交易达最少2年)以及该人士对在相关市场上进行交易所涉及的风险的认知。此外,还应提供书面说明,指出被视为专业投资者的风险及后果,并应“设有程序以令该人士可每年进行一次确认”。

    “上述条件我根本就不符合,可是理财顾问却将我认定为专业投资者,丝毫不提及一旦被认定所面临的巨大风险以及利益保障的缺乏。”受害者赖建平律师说。

    第二,客户经理未尽披露义务。一位受害者通过邮件控诉说,客户经理为隐瞒情况,不给客户产品说明书。根据Accumulator说明书,该产品的期限有3个月、6个月和1年,购买的股票可以是单倍,可是客户经理误导说只能做双倍,期限为1年。合约结束后才讨要到说明书的金亮说,根据《操守准则》,中文和英文均为香港的官方语言,客户经理应根据客户意愿选择提供中文或英文合约,但他们提供的都是英文合约。有投资者在索取中文文件时甚至被告知只有英文的,不签英文就不予开户。“这怎么能体现他们宣称的‘为客户提供体贴周全的个人服务’呢?我只能认为他们是故意隐瞒。”

    第三,Accumulator中文译为“累计期权合约”,客户经理把期权包装成股票,是一种严重的误导。投资者代言人张先生指出,股票是可随时买卖的,最多清零,期权则有期限,可产生欠款。金亮等投资者在要求客户经理推荐股票时,客户经理却在不经意间推销起打折股票,丝毫不提期权本质,也没说明这是一种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让投资者误以为是一种跟股票差不多的投资产品,而保证金制度更是只字不提。

    第四,银行“明明是庄家,却装成中介机构,骗我们去对赌”。赖建平表示,事后银行明确承认了他们和投资者在产品上是对赌关系,却在销售过程中将自己包装成中介机构。客户经理谎称是代销其他金融机构发售的产品,他们销售这些产品是为了给客户的财富“保值增值”。

    第五,银行的风险提示避重就轻,只对产品规则的部分进行描述,没有告诉投资者在什么样的市场情况下会遭到多大程度的损失。而产品说明书中明示的风险,事先都未提供给他们。而客户经理的宣传误导、电话推销以及境内展业也都受到了投资者的质疑。

    揭秘:1000股的前前后后

客户经理:“给你做1000股,你试一试吧。”

    金亮:“给我做1000股试试看吧。”

    本以为也就几万元的投资,可金亮没有想到,2007年10月的一个电话让他的千万资产化为乌有。

    金亮对记者表示,早在2000年6月,他就是汇丰银行的贵宾客户。当年8月,客户经理告诉他,由于他的资产超过100万美元,可以开户成为汇丰私人银行客户。出于对汇丰银行的信任,他接受了其所谓的“财富专业管理服务”。

    不过,宣称能帮助财富增值的汇丰私人银行第一次荐股就没有成功。半年之内,金亮的账户资产缩水64万美元。在追加90万美元存款后,至买打折股票时,金亮账户内有163万美元资产和2万多港币、987美元现金。“当时看到股市向好,就要客户经理推荐几只股票,免得2万多港币闲置。对方推荐时自己算了一下,按照中国铝业当时的价格,账户内的现金买1000股应该不成问题。”金亮说,根本没想过对方推荐的打折股票不是股票,而是自己不熟知的金融衍生产品。

    就是这1000股,让金亮的账户在一年后变成亏损23万港币。“之前7年的亏损我都没喊过冤,可这一次,我是实实在在地被一直信赖的客户经理给误导了。”金亮说。

    投资者均表示,他们之所以被骗,是因为香港私人银行步步为营,利用他们的信任做了一个套——先是利用投资者对其银行的品牌信任,吸引他们开户。在投资者对其银行客户经理产生一定信任后,客户经理就通过“升职或跳槽到私人银行”诱导投资者在私人银行开户,开户时签署的一大摞英文合约将普通投资者界定为专业投资者,内容涵盖了所有产品的风险揭示。而这一切,投资者并不清楚。客户经理告诉投资者的是:要在私人银行开户,就得先签这些文件。

    投资者还指出了客户经理的一个共性:推荐产品时,不提示风险,出了问题后就离职而去。而香港私人银行却以投资者签署的文件为由,认为在销售过程中不存在任何不当行为。

    金亮告诉记者,之前还以为是单个客户经理的销售误导,了解的案例越多越发现是群体性事件。据介绍,2008年8月大量相关报道浮出水面后,仍有一位内地投资者被香港私人银行客户经理以类似手法误导。
    呼吁: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

    北京投资者赖建平认为,通过大量个案之间相互印证,充分说明银行存在包庇纵容行为。目前,香港私人银行的道德风险远超过市场本身的风险,而金融监管部门没有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据了解,2007年上半年,一位受害者曾因遭遇误导向汇丰私人银行投诉其客户经理严重失职、误导、事先不提供中文产品说明书等,汇丰承认了部分错误,并赔偿了其部分损失,但要求受害者签署不再投诉的保证书。按说,通过这件事银行应该吸取教训,严格遵守包括《操守准则》在内的各项规定。可没过几个月,同样是汇丰私人银行,同样是这位客户经理,又采用相同的手法误导、诱骗金亮投资。“银行为什么不吸取教训?不处理违规员工?”金亮质问道。

    维权会上,多名投资者均表示,他们向香港金融监管部门进行了投诉。

    提醒:不要迷信专家理财

    通过这些投资人的讲述,记者发现:这些香港私人银行并非像他们宣传的那样专业,会帮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服务,会帮客户的资产保值增值,客户经理的道德操守也成问题。所以,不能过于迷信私人银行并依赖客户经理。

    专家提醒说,理财专家、投资顾问提供的任何投资建议都只能作为一种投资参考,投资决策需要投资者自己评估后作出。对于涉及合约及投资产品的,一定要有充分的了解,不要盲目签下合同或购买看不懂的投资产品。

    从香港汇丰私人银行给金亮的回复中也可以看清这一点:“本行并非投资顾问,尽管我们会不时向客户转达从第三者获取的建议或与客户商讨投资政策或机会,但客户需负全责自行评估。”

●相关链接
什么是私人银行?


    私人银行并非私人开设的银行,而是各大银行专门为拥有极高资产和收入的人开设的更高级的财富管理、金融服务,让客户感觉到服务很贴心。

    根据西方银行业的服务分类,私人银行要求客户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各家国际性大银行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要求的最低金融资产额度也略有不同,比如UBS对中国大陆客户的离岸账户的金融资产要求仅为50万美元。

    私人银行服务最主要的是资产管理,规划投资,根据客户需要提供特殊服务,也可通过设立离岸公司、家族信托基金等方式为顾客节省税务和金融交易成本。通过私人银行服务,客户也可以接触到许多常人无法购买的股票、债券等。

    2005年瑞士友邦银行在上海成立境外私人银行中国代表处,外资私人银行逐步登陆中国。2008年3月,工商银行获得第一张私人银行牌照,中资银行私人银行随后开始加速发展。 (聂国春)

编辑:孙林美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

宝应碧桂园承诺难兑现

“当时真的很冲动,现在终于松口气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