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银行金融 » 江苏金融 >> 正文

江苏金融

银行卡频遭克隆凸现技术漏洞
江苏消费网 (2009-04-27)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近日,北京市查获一起克隆银行卡套钱诈骗案,再次引起了消费者对银行卡安全问题的关注。而不时出现的银行卡被克隆事件,也暴露出了国内银行卡目前存在的技术漏洞。相关专家认为,要防止银行卡被克隆,银行方面应加快银行卡的技术升级。

克隆银行卡事件频频发生

    近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审理了一宗克隆信用卡套钱的诈骗案,以白军为首的7人诈骗犯罪团伙,串通酒店收银员,复制客人的信用卡信息,伪造出多家银行的信用卡,刷卡套现90余万元。据悉,这是北京市首例从源头方面查获的此类案件。

    事实上,自2006年以来,此类智能型犯罪就呈现出增加和蔓延的趋势,已给一些银行储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并日益威胁人们的用卡安全。

    2009年3月25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正在广州越秀区上班的罗先生被连续收到的3条手机短信吓得跳了起来。短信内容显示,他的某银行双币种信用卡在当天上午10时57分、11时32分、11时33分,分别被人取走现金2000元、消费1.1万元和500元,而此时,他的这张银行卡却在自己身上,显然这张信用卡被克隆了。

    2009年春节前后,福建、广东、黑龙江等地发生多起不法分子通过在银行ATM机上安装自制窃密装置,窃取储户银行卡信息资料后,伪造银行卡冒领储户银行存款的犯罪案件。

    据了解,这种银行卡被克隆的事件还有很多。据福州市公安局统计,仅2008年上半年,福州市发生克隆银行卡并窃取卡内资金的案件就有33起。

磁卡数据采集器成漏洞

    如此之多的克隆银行卡套钱诈骗案让人担忧,那么银行卡是如何被克隆的呢?

    “现在中国的银行卡科技含量很低。”只有初中文化的犯罪嫌疑人白军在接受法官审问时称,他们的作案过程其实并不复杂,自己在广东等地购买了磁卡数据采集器后,拉上东莞某酒店员工魏某、郑某和陈某等人,借给客户结账之机,用磁卡数据采集器刷走对方信用卡信息,交给白军换取数千元“信息费”。

    其实,白军的获取银行卡信息只是其中的一种,除了这种方式,一些不法分子窃取储户银行卡信息的装置有的是安装在自助银行的门禁处,隐蔽性极强;有的是套装在ATM机插卡口处,与插口吻合,像是ATM机的一部分,具有欺骗性。

    尽管利用这些方法获得银行卡信息的途径迥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都会用到磁卡数据采集器。

    记者了解到,由于目前银行卡多采用磁条卡介质存储信息,因此,只要有磁卡数据采集器就能够获得银行卡磁条上的全部信息。而记者了解到,这种设备在网络上都有出售。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很多公司、会所、食堂发布的各种会员卡等都是磁条卡,因此,国家对此类设备的销售也没有相关规定,获得磁卡数据采集器也就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

    在获取了客户的银行卡信息后,犯罪分子接下来就要打银行卡密码的主意了。据了解,他们往往把针眼探头装在ATM机“窗口”上沿,用来偷窥银行卡密码。另据相关人士介绍,近来犯罪分子用来窃取银行卡密码的工具也升级换代了,有的直接在ATM机密码键盘器上附加装置,储户一输入密码就会被窃密。

    相对于有密码的银行卡,犯罪分子则更喜欢对没有密码的信用卡下手。因为没有密码的信用卡克隆起来不费事。白军就称,由于盗取加密卡信息难度相对较大,他们专挑不设密码的银行卡下手。

    在获取了一张真卡的信息后,犯罪分子用磁卡写入器,把信息写入空白磁卡中,这样一张克隆的银行卡就制作完成了。犯罪分子克隆银行卡后可自由使用,与真卡一样。

    为了防止犯罪分子获取客户信息进而克隆银行卡,国内各行大多从2001年前后开始采取了CVV或类似的磁条防伪措施,但这一技术也很快被破解。据记者了解,网络上销售CVV破解软件的商家不在少数,记者联系到广州的一位卖家,该卖家就称:“所有银行卡的CVV技术都可破解。”

技术升级可防被克隆

    显而易见,磁条银行卡存在技术漏洞。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银行卡采用的大都是磁条卡,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关方面也多次提醒持卡人要注意防范风险,如信用卡用户在刷卡消费时,最好不要让信用卡离开视线;另外如将信用卡加密,可大大减少被窃取信息的风险。

    但是一位消费者指出:“如果仅靠消费者提高警惕和抓住几个诈骗分子,而不对银行卡技术进行改进,消费者的权益又何以获得根本性的保障?这些,才是真正值得担忧的。”

    因此,要彻底防止银行卡遭克隆的情况,应加快银行卡的技术升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今后银行卡应由磁条卡向微芯片卡(又称IC卡)方向转变。微芯片卡的芯片可以监控所有的详细资料,这些资料一般被储存在芯片里。如果发现复制的银行卡在使用,银行卡终端将会辨认出卡里是否灌输有芯片,如果没有,按程序,终端将保留这张信用卡。灌输芯片的方法使得每一张银行卡很难被复制。

    不过,记者了解到,微芯片卡的推广并不顺利。从2000年开始,国际银行卡三大组织就联合推行“EMV迁移工程”,就是向微芯片卡过渡,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达到预期目标。在国内,人民银行有微芯片卡标准和技术升级改造的计划步骤,但涉及巨额成本问题,如将银行卡升级为微芯片卡,发卡系统、受理系统、终端系统都要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技术升级改造,目前最便宜的微芯片卡成本一张也要10多元人民币。由磁条卡过渡到微芯片卡,这个过程还相当漫长。

    另据了解,现在国外已经出现了微芯片卡式的信用卡,而在国内各大银行其实也有微芯片卡式的银行卡,但由于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ATM机、POS机,只能适用磁条银行卡,因此,这种微芯片卡式的银行卡发行量极少,一般只有高端客户才有。■本报记者 孟 刚

编辑:孙林美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