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网江苏频道讯 2011年度全省消协组织共受理各类消费者投诉57496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6.84%,全年投诉重点仍集中在商品类中的服装鞋帽、食品、移动电话,装修建材、计算机及服务类中的销售、电信、互联网等方面。
服务类投诉特点
销售服务居服务类投诉之首。本年度共受理此类投诉3175件,同比上升172.29%,增长幅度较大。在销售投诉中,网络购物成为新的投诉热点。去年以来,网络购物特别是网络团购从无到有,发展迅猛,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方便、快捷地完成购物的过程。然而,这种以低价为主要竞争手段的销售服务,由于消费者和经营者互不照面,加之服务滞后、缺乏监管,容易被一些不讲诚信甚至不法经营者所滥用,不少消费者不仅没有得到应得的物品、应得的服务,相反,合法权益还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邮政服务投诉增幅较大。本年度共受理邮政投诉535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9.22%。在邮政投诉中,快递行业的投诉占了绝大部分比重。快递业作为新兴行业,正迅速改变人们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但作为流通环节“最后一公里的服务”,问题屡现。快件丢失、快件延误、暴力分拣、索赔纠纷、服务态度差等乱象犹存,快递服务难以让消费者满意。
美容美发服务不规范,预付款消费问题突出。全年共受理涉及美容美发服务的投诉1411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2.98%。消费者反映的主要问题:一是经营者打着免费美容或赠送礼品的幌子,对进店消费者实施敲诈。二是经营者以超低折优惠吸引消费者办理“会员卡”、“VIP”卡,使用过程中却找出种种借口要求消费者加价消费。三是部分经营者在收取消费者高额会员费后“消失”,也有一部分经营者搬迁或转让店面后拒绝消费者合理的退卡要求。四是经营者以国际知名化妆品品牌名称做店招,恶意攀附他人商誉,混淆服务提供者的真实情况,误导消费者。近年来,预付费消费模式在美容、健身、洗衣等服务业普遍盛行。商家承诺消费者通过预先付费,购买不同类别的会员卡,便可在以后的消费中享受不同程度的折扣优惠。为图便捷、实惠,消费者往往会被种类繁多的会员卡所吸引。消费者在卡内预先付款之后,对于经营者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难以预知,存入的钱越多风险也就越大。
商品类投诉特点
食品类投诉增幅最大。全年共接收涉及食品类投诉4463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副增长了218.78%,增幅在单项商品中最大。食品遭投诉,主要是由于销售过期食品及保质期内食品发生发霉变质,实际价格与标价不符,计量方面存在份量不足等情况。另外,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还存在不按标准加工,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人工色素、防腐剂超标,虚假标注食品成份,生产卫生条件不合格等问题。一些食品经营者特别是农村食品经营者对上架食品自检能力差,不重视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认为不是自己生产的,也不去关注在售的食品是否超出保质期、商品外包装是否有破损、漏气的情况。当购买的食品出现质量问题后,一些经营者因为对《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重视程度不够,而有些消费者对“退一赔十”的片面理解,认为只要是食品变质便要求“退一赔十”,这也是导致食品类投诉日益增多的一个原因。
服装鞋帽类产品投诉大幅增长。全年共受理服装鞋帽投诉3918件,比同期增长162.42%。此类投诉集中在产品质量上,服装、鞋帽本身质量差,具体表现是穿后不久出现断线、面料起球、泻丝、缩水变形、褪色、皮鞋脱胶、鞋底断裂等问题;营销合同的投诉集中在经营者售后问题如拒绝履行“三包”义务等。此外,还有消费者对服装成份、鞋子的材质提出质疑的,由于此类商品国家目前尚未出台“三包”规定,出现消费纠纷时,要认定是否属于质量问题必须通过检测,但多数检测属于破坏性检测,且费用高、时间周期长,消费者往往能以接受,往往最终是通过协商调解。建议消费者购买服装鞋帽类商品时,要认真看清商品标签,了解成份、洗涤方式以及保养方法,不要轻易相信商家的口头宣传。
移动电话投诉量居高不下。全年共受理移动电话投诉4077件,比同期增长30.5%。移动电话投诉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经营者不履行法定义务的现象大量存在。手机在“三包”有效期内出现故障维修,经营者往往归咎于消费者使用不当;不愿承担退换货义务;维修商故意不如实填写或少写维修记录,以此逃避“经修理两次仍不能正常使用须更换新机”的规定等。二、假冒、翻新手机充斥市场。由于假冒、翻新、“水货”手机利润空间大,经营者就利用一些消费者购买时只关注价格的心理,以低价作为推销的法宝。消费者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质量、售后服务上没有保证的手机,出现问题后才发现服务机构不予修、退、换,合法权益无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