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股指期货何时推出的种种猜测和传闻,已然成了当前股市运行的“风向标”———
蒋娅娅
“11月15日公布股指期货‘时间表’,12月28日股指期货将上市交易”,这一传闻显然已经落空。据新华社报道,目前,有关股指期货推出的方案的确已经上报,但股指期货何时推出,还是没有最后确定。
而当“时间表”传闻再次落空,沪深股市便开始了在大盘蓝筹股集体做空下的深幅调整。沪综指一路震荡走低,跌破5000点这一重要的心理关口;深成指也跌破了去年8月份以来从未摸过的120日均线。
“时间表”扰市场
目前,沪深股市的调整,有着自身的原因。在沪综指连续走高,触及6100多点的指数高位后,机构或投资者自然有逢高减仓、控制风险的需求。股指下跌回调不可避免。不过,股指期货“时间表”的落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此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表示,一定会提前公布股指期货推出的“时间表”,而且会为市场预留一段时间以缓冲。在业内人士看来,所谓的缓冲,也就是给了机构一段时间来抢筹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以在今后的股指期货交易中拥有更多话语权。从某种意义上讲,机构投资者积极买入权重股,会不断拉升权重股股价,进而带动大盘股指的走高。而一旦股指期货推出了,由于之前权重股被拉高,本身存在回调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机构投资者们也正好可以借股指期货的出台,初试一番在沪深股市里做空股指赚钱的滋味。
尽管目前股指期货推出还没有“时间表”,但每每“时间表”传闻声起,沪深股市都会应声而动。9月份以来,在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一句“股指期货推出条件已基本成熟”的影响下,沪深两市股指开始不断创新高的行情,但值得一提的是,“二八现象”甚至“一九现象”成了市场主流。背后的原因很明显,机构仅仅将资金投入到沪深300成分股上,尤其是工商银行、中国石化等十多家最主要的指标权重股身上。在这些权重股上涨的带动下,股指虽然飙升了,沪综指甚至突破了6000点大关,创下历史新高,但事实上,绝大多数个股股价却是不断走低,一些个股甚至出现了股价“腰斩”的惨况。
在机构积极备战股指期货时,“时间表”的落空无疑是个打击。毕竟,在指标权重股股价短期被拉高后,已经积聚了较大的市场风险。一旦没有股指期货推出的利好支撑,风险就会逐步释放。沪深股市从沪综指6000多点下跌回调以来,指标权重股充当领跌主力。此间,两市第一大权重股———中国石油上市,以每股48元的开盘价亮相后,一路下挫直至逼近每股30元左右,股价累计跌幅接近50%。遭遇打击的不止是指标权重股,此前一路高歌的期货概念股,如天利高新、美尔雅、弘业股份等,也处于这一轮调整股价跌幅榜的前列。
最佳时机何在?
近来市场言必称股指期货。在猜测和期待中,有关部门以及交易所关于股指期货推出前的准备工作加速推进。
距离10月22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宣布批准10家期货公司,成为首批会员单位仅1个多月时间,已有总共37家机构获准参与金融期货。与此同时,建设银行、中国神华、中国石油的回归,以及计入各类指数,当然包括沪深300指数,客观上使得股指期货的标底指数———沪深300,权重配置更加合理。这也从一个侧面暗示了股指期货推出步伐在加快。
到现在,“时间表”的公布,似乎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关键是,什么才是股指期货“时间表”推出的“东风”?
暂且不论,管理层择机推出股指期货,或许要考虑很多因素,仅从市场角度来看,股指期货推出,更合适的时机倾向于股指的阶段性底部。上海证券有关人士认为,股指期货“时间表”一旦推出,大盘权重股必定会疯涨,从而带动股指大幅上扬。只有在一个相对低点推出,才不会加大市场泡沫,使得股指期货平稳推出。也就是说,股指期货时间表推出与指数的阶段性底部可能会出现在同一个时间段。
申银万国分析师也指出,从盘面来看,自今年7月6日至10月16日期间的这波上涨基本结束,目前整个市场处于中期调整之中。但从个股来看,很多个股在9月中旬就进入了中期调整阶段,不少个股已经下跌了25%至30%,目前的股价相当于沪综指在3000点至3500点左右的价格,动态市盈率在30倍至40倍左右。股价继续向下调整的空间可能比较有限,从调整时间上来看,这波中级调整很可能在今年底明年初结束。因此,今年底明年初将是沪深300指数期货推出的最佳时机,这个时间点上,在市场调整结束后重拾升势初期推出股指期货,管理层不用担心沪深300指数期货推出初期造成市场下跌,面临的压力无疑要小得多。
自上周以来,权重股走势持续偏弱,沪深两市成交量不断萎缩,两市总加仅1000亿元左右。另一方面,基金等机构,甚至大多数散户并未急于抄底,而是不约而同等待筑底成功时,发布的股指期货“时间表”来发起冲锋信号。
又一张“调控牌”?
股指期货“时间表”悬而未出,但却无形中成了市场的调控工具。今年下半年以来,每一轮大盘蓝筹上涨带动下的指数快速上涨,都伴随着股指期货“时间表”的传闻。相反,传闻一次又一次被澄清,则是市场下跌调整的开始。
虽然,来自权威部门的“提前告知市场‘时间表’”一说,是为了给市场以缓冲,以避免股指期货的突如其来,给市场造成大的波动,但是,仅仅这一个呼之欲出却仍不见踪影的“时间表”,已经成为影响投资者心理的重要因素。正如,前不久,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出席一个论坛时公开表示,股指期货推出的条件已基本成熟。这一句话,是否意味着股指期货即将揭开神秘面纱?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条件成熟并不意味着时机到来,何时推出仍是未知数。且不说,权威人士的某些言论是否是“说者无意听者有意”,但诸如此类有关股指期货及其推出“时间表”的表述时常见诸报端,已成为调控市场的一个有效工具。
不止是股指期货推出的“时间表”的调控效应,目前,沪深股市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行政的调控。股市本身就是一个预期的市场,任何一个市场都存在政策调控的因素,如利率、税率的变动等,但在成熟的资本市场,这种调控政策是否出台,是可以用市场指标来测算的,因此,也是可以预期的。在这种前提下,市场会提前作出反应,实现自我调控。
同样是政策调控市场,业内人士认为,沪深股市要对政策作出相对准确的预期,依然很难。如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的突然调整,令市场措手不及,导致了“5·30”的大跌行情。不仅如此,业内人士还透露,前段时间以来,管理层凭借着对基金和股票发行的审批权,一边不断地发行新股,尤其是大盘股,另一边则严控新基金发行,来强行改变市场供需的平衡状态,导致了市场的下跌。同时,近一段时间来,为控制市场资金,有关部门还对基金公司进行了“窗口指导”式的调控,进一步导致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逆转性变化,加剧了市场的持续暴跌。
再回到股指期货,作为市场风险对冲工具,其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市场自我调控实现平衡的工具。真正发挥股指期货对市场的正面影响力,需要一个健康成熟的现货市场。因此,有关人士认为,在沪深股市依然存在一定的行政干预的前提下,推出股指期货,或将成为又一张市场的“调控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