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江苏消费 >> 正文

江苏消费

记者下单体验职业陪诊:188元一次 “不需要思考”
江苏消费网 (2021-10-08) 来源:扬子晚报
阅读:

  

 

  记者下单的陪诊APP平台截图

  

 

  记者与陪诊员的对话

  去医院看病,或许是大部分人心理最脆弱的时候。无论是自己生病,或是家人生病,就医的过程总是一面充斥着对来自疾病本身的痛苦和焦虑,另一面又不得不在熙熙攘攘的医院里完成挂号、排队、就诊、检查、取药等等一系列耗时耗力的操作。陪吃陪喝陪聊还不够,如今“陪诊”也顺应社会需求进入人们的视线。如果有个人能全程陪着你看病是种怎样的体验?可以在帮你跑腿代办的同时,给予就诊时的陪伴吗?近日,记者就下单体验了这项服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吕彦霖 许倩倩

    记者体验

    188元一次“不需要思考”的就医体验

  想要找到陪诊员服务说难不难,却也不简单。在手机应用市场输入“陪诊”关键词,“优享陪诊”“就医帮APP”……这些貌似可以提供服务的应用软件立刻跳了出来。但下载后发现,并不是所有软件都开放了全国市场。

  日前,记者选择了一家已开放南京市场的平台下单了服务。在该平台,有三种同样时长为3小时的“专业陪诊”可以选择,188元的“全程陪诊”、498元的“尊享VIP陪诊”以及全服务1321元的“家庭套餐”一应俱全。“尊享VIP陪诊”可以享受“市内接送”“提前约号”(包括专家号)等更全面的服务。下单时,无论选择哪种服务类型,都需要详细填写比如“就诊医院”“就诊人”“期望就诊时间”“科室”等等信息。

  下单一天后,陪诊员张薇才电话联系并与记者加上了微信。在就诊前的沟通中,张薇告诉记者,肺小结节CT复查可以当天挂号不用预约,且与平台所宣传的“了解病史 诊前提示”一样,提醒记者带医保卡,且该项检查无需空腹。第二天早上8点,记者在南京某三甲医院准时见到了陪诊员张薇,她对流程熟门熟路。在等待进诊室的三个小时中,张薇每隔45分钟就会起身刷号查看进度,且始终帮记者拿着挂号单,并向记者介绍下一步需要做什么,可以说这是一次几乎“不需要带脑子”的就诊经历。由于记者尚不需要搀扶,因此张薇最大的作用似乎是在“陪诊”的过程中“跑腿”和“陪聊”。

    行业解读

    离职护士做兼职陪诊,靠的是经验和人脉

  张薇是位24岁的年轻姑娘,毕业于南京市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她第一份工作是在南京某三甲医院的体检中心做护士,“工资太低,所以选择了辞职。”辞职后的张薇选择加入了一家健康管理公司工作,而做陪诊员则是她弹性工作时间外的兼职。

  张薇坦言,全程陪诊的单子其实不算多。“并不是每天都能接到陪诊的单子,不过每周也能有几单。”因为曾经在三甲医院工作过的经历和人脉资源,张薇的兼职中,更多的还是提供一些自己熟识医院的“跑腿”服务。“比如一些异地的慢病病人,不可能每个月都来南京拿药,那我就可以帮他们代取药再寄给他们。”因为熟悉,曾经工作、实习过的医院都是张薇这份兼职的“主战场”。

  兼职陪诊近三年时间,张薇感到,不少老人确实有陪伴就诊的需求。“有时候子女太忙,或者不在当地。虽然陪诊服务不算便宜,但可能总是请假专门来陪父母‘损失’更多吧。”在张薇看来,目前大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面积大、体量大,难免存在布局上的不合理,也是催生“专职陪诊员”的一方面原因,“有时候挂号、就诊、检查、取药,都不在一个楼层,对于‘一体多病’的老人来说还是很麻烦的。”这样的不便还体现在老年人对于网上挂号、手机支付等操作系统的不熟,同时加速的老龄化和智能化让老人们的“就医难”难上加难。不过,张薇直言,虽然老年就诊者的陪诊需求更多,但作为“客户”,老人往往配合度不高。

  当天下午4点多,该平台客服还对记者进行了回访,询问本次陪诊服务是否满意、是否存在隐形推销等问题。

    陪诊服务由来已久,需求“大军”仍是老人

  陪诊是个新鲜事儿吗?事实上,它由来已久。中新社就曾在2003年刊发过一篇名为《“看病难”催生了北京陪诊服务业》的报道,文中提到,陪诊服务在北京数年前就已出现,多属个人行为。他们通过帮助划价、交费、取药等服务换取几十元或者上百元的服务费。

  源源不断的需求才能催生市场更大机遇,而陪诊服务要想规模化发展少不了消费者来买账。正如张薇所说,需要全程陪诊的“大军”还是集中在老年人群体。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当问到“花200-500元不等有人陪伴看病,这个钱你掏吗?”答案是需要分情况讨论的。“陪自己不会花这个钱,但如果我在外地工作,家乡父母有需要,我会为他们购买这样的服务。”“挺好的,大城市里很多医院都设置得很复杂,有陪诊员在会轻松很多。”……

  填补子女不能陪伴就医的空缺、充当一个私人定制化的“导医”,从需求端看,将近20年的发展,陪诊服务的主要内涵似乎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

    问题思考

    A

    陪诊服务多渠道存在,私人接单不在少数

  近20年过去,如今在互联网上搜索“陪诊”便能迅速跳出的丰富词条提示着“陪诊”以更多样的形式“遍地开花”活跃着。除了直截了当标上陪诊服务的APP,微信小程序、小红书,甚至抖音等平台上也能搜索到不少与“陪诊”有关的信息。陪诊员张薇也告诉记者,自己就曾在BOSS直聘APP上接单并完成过陪诊需求。

  与陪诊APP上还算清晰明确的标价、服务内容、服务须知、下单流程相比,通过其他平台寻到的陪诊几乎毫无例外都要被“接洽”到一些私人微信上。没有第三方平台下单时的“规定动作”,直接“谈价码”的混乱私人接单,似乎也成了部分人对陪诊服务不乐观的原因。在微博上,记者也找到一位名叫“医院陪诊员”的博主,当私信询问陪诊相关事宜后,收到的却是自动回复:请加微信……据一位加过此类微信的市民反映,在基础一对一陪诊费用之外,小到上门接送、代预约排队,大到直接挂到业内大拿的专家号,对方均报出需要加收不等的额外费用,私人接单陪诊,似乎难以与“黄牛”作出区分。

    B

    政府购买服务,走出陪诊新思路

  相当一部分市民有需求,现有市场却参差不齐,政府如何能为陪诊服务更好发展“添一把柴,加一把火”?在商业平台和私人接单以外,记者也发现了苏州市姑苏区政府通过帮扶创新型居家养老陪诊服务平台,走出了新思路。

  上线于2018年的“相伴医路”平台近年来就尝试多个项目,针对辖区内高龄老人、失独家庭和重度盲人提供就医过程全程陪伴服务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作为政府帮扶项目,除纳入政府帮扶对象可免费体验外,也可花每单120元自行购买。据该平台总经办主任王彩红介绍,目前“相伴医路”与大部分商业平台不同,120元享受的是不限时服务。“只要从用户家出发到医院在5公里以内,都是这一个价格。120元的陪护服务包含了就医过程的全程陪伴,从出门到回家,一天之内不限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相伴医路”平台精准服务高龄老人、失独人员和残疾人,且该平台的陪诊员九成都是平均年龄刚退休的“年轻老人”,王彩红告诉记者,“相伴医路”同时给予了就诊人和陪诊人保障。“在预约服务成功之后,平台都会赠送一份‘1保2’综合保险。这份保险保的是陪诊员和就诊人双方陪伴就诊全程中发生的意外伤害,让双方都多一份保障。”

    C

    真正解决矛盾,还需多手段实现

  对于以老年人群为主要受众的陪诊现象,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虹霖指出,这是在当今社会由于求医的很多困难和就医过程中间的诸多复杂环节而引发的自然需求,“同时也是老龄化社会带来的‘空巢化’‘少子化’过程中很自然的产物。”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医院已经在正常开诊日安排一定数量的导医志愿者,但显然医院的“限量”导医并不可能完全满足每一位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对此,陈虹霖认为,现有人口基数中老年人比例大大增加,因此老年人求医的比例也会大大增加。“由于慢性病,还有其他一些老年高发疾病的集中体现,就医资源会相对紧缺。在现有社会医疗条件下,如果让医院来承担这个导医的服务,确实会比较紧张。”

  商业平台收费高昂且混乱折射的是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健全,但除此之外,陈虹霖指出,还会有不少问题暗藏其中需要被约束,“比如说服务人员和被服务对象之间的伦理问题等等。”在陈虹霖看来,建立规范后,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引入民间非营利组织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可见,“陪诊”服务存在有其道理,但需要通过制度的手段、专业人士配比和建设的手段、市场行为规范的手段以及科技的手段,来达到较优的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

编辑:刘灿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

宝应碧桂园承诺难兑现

“当时真的很冲动,现在终于松口气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