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经信委主任曹慧泉
【嘉宾】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经信委主任陈鸣波
【嘉宾】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经信委主任谢志成
二〇一六年七月七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在上海举行。图为展会现场。东方IC供图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六日,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南京召开。图为机器人在舞台上跳舞。实习生陈 俨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万程鹏摄
省级党报“朋友圈”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业新引擎。
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今年,智能制造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全国两会上的一大热词。
面对全球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如何以智能制造重塑产业新优势、增添发展新动能?本报与解放日报、湖南日报联动,邀请苏、沪、湘三省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展开一场“智能”对话——
一二三,亮出我们的“智能style”
对话
长泰机器人:嗨,各位好。自我介绍下,我是机器人,准确地说,我是一个机器人家族,家住湖南。
埃斯顿机器人:可找到亲人了!我是来自江苏的埃斯顿机器人,与新松、埃夫特、广州数控一起,并称国产智能工业机器人“四小龙”哦。
新时达机器人:我是上海本土生、本土长的新时达机器人,我呀,年龄不大,本事不小,会焊接、切割、分拣、装配、上下料、打磨抛光、搬运码垛,十八般武艺都不在话下。
长泰机器人:一、二、三,我也来亮个style,秀秀我家兄弟——“长沙一号”。它是湖南第一款本土智能工业机器人,外形帅气、多才多艺、稳定可靠,最厉害的是,它有一双智慧精细的眼睛——智能视觉系统,依靠这双眼睛工作,误差不超过1根头发丝的粗细。“长沙一号”一出生,就入选某航空航天项目,一举打破我国高尖端领域被国外机器人垄断的局面。
埃斯顿机器人:我也分享个好消息,今年1月,我家正式建成启用了国内第一条“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智能制造生产线。这条生产线,可是目前国内自动化程度最高、规模产能最大、产品自主化程度最深的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生产线,整个过程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
长泰机器人:哈哈哈,大家都好棒!其实,今天我们主要不是来秀自己的,而是要带大家去见识更多的“智能style”。一会儿见!
观点
曹慧泉:什么是“智能style”?我理解,狭义的智能化,是生产过程中的智能化,譬如生产线的自动化、无人化。广义的智能化,是全系统、全流程的,从前端设计到生产过程到产品销售到售后维护,全部实现了智能化,最终达到一个理想境界,就是万物互联,实现高度智能化。
陈鸣波:智能制造的实质是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生产组织方式与商业模式的创新变革。面向未来的“智能style”不是简单的人工替代,它将触发柔性化、定制化、分布式的生产方式变革,最关键的是以智能制造生产智能产品、提供智能服务,实现价值链的双向传导,形成跨界融合、密不可分的制造网、服务网、价值网。
谢志成:有“智能style”的制造,一定是高效率、强供给、绿色化、服务型的制造。譬如,无锡一家棉纺织厂利用9万多个传感器使车间形成智能化生产线网络,企业万锭用工降低了64%。再譬如,江阴一家钢铁企业通过能源在线智能监控系统,煤气损耗减少20%,能源消耗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
强动能,以智能制造重塑产业优势
对话
埃斯顿机器人:都说我们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实,在智能制造领域,身怀绝技的小伙伴还有很多。现在,我们要隆重介绍他们。
长泰机器人:我先来。去年,全球首列智轨列车在湖南株洲惊艳亮相,一辆30多米长的列车,没有轨道,全程无人驾驶,在城市道路上安全运行且穿梭自由,这厉害吧?再跟我去逛个“最聪明的工厂”,在三一集团的18号厂房,每个环节都实现自动化、信息化,通过控制中心,可以看到每一台设备的实时位置和运行轨迹,甚至连泵车每节臂架的展开角度,都一清二楚。
新时达机器人:我们的智能小伙伴们太厉害了。就说上汽通用汽车凯迪拉克工厂吧,这是中国目前最先进最智能的“超级汽车制造工厂”,听说他们应用基于AR/VR的数字化双胞胎技术,已经实现了虚拟仿真和现实生产的高效融合。这几年,通用汽车的高层经常到上汽通用来参观学习,过去的学生现在变成了老师。
埃斯顿机器人:我给大家介绍一个“黑灯工厂”。这个工厂里没有机器轰鸣声,也看不见工人忙碌的身影,整个工厂沉浸在黑暗里仿佛陷入了沉睡,只有红绿信号灯在闪烁。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一台台排列有序的机器正高速运转,不同形状的机械臂不停地重复抓取、翻转、移动等动作。工厂关着灯,机器照样在生产,如今,这种“黑灯工厂”在江苏已不鲜见了。
观点
曹慧泉:借助“中国制造2025”的东风,近年来湖南长株潭城市群积极发力智能制造,走在了全国前列。3家企业获批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11个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专项,一批新兴产业加速崛起,一批技术成果加速转化。湖南不沿边、不靠海,能抢占智能制造先机,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智能制造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支持措施:先后出台智能制造工程专项行动计划、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等系列政策文件,设立了11.8亿元的制造强省专项资金和总规模1000亿元的新兴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譬如,我们对本土企业首次自主研发或国产化制造的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部件给予大力支持,支持力度居全国第一位。
几年来,湖南搭建起一批智能制造推进平台,先后成立了智能装备协会、智能装备产业联盟,长沙成立了智能制造研究院,建设长沙智能制造“工业云”平台,以集成创新、协同创新为智能制造提供共享平台,起到了非常好的“孵化器”作用。
谢志成:智能制造在江苏蓬勃兴起,是技术融合发展、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共同发力的结果。江苏紧紧抓住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加速向制造业融合渗透的机遇,着力推动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的落地落实,率先从引导企业建设智能车间层面“破题”,推进智能制造创新发展。江苏装备制造、物联网、软件产业规模领先,具备技术先发优势,信息化的集成能力、融合能力较强。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9万户,拥有20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积淀着大量优质的工业数据资源,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富矿”。
在促进智能制造发展上,我们有这么几条做法:一是强化政策激励,特别是以扬子江城市群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为鲜明导向,打造地标性特色产业集群;二是强化典型引领,累计培育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2个,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3个;三是强化装备升级,实施高端装备研制赶超工程、首台套重大装备示范应用工程,积极承担国家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制造装备等重大专项;四是强化平台搭建,召开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世界物联网大会等,为江苏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和机构创造合作机制、构建交流平台。
陈鸣波:长期以来,上海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在航空航天、船舶海工、能源/高端装备、汽车、电子信息等代表国家实力的制造领域,致力于成为“中国制造”的顶尖名片。从发展起点看,上海的智能制造天然面对极端制造、复杂制造、高端制造等应用的挑战,也因此具备了先发优势。从对标国际看,上海高度国际化的产业环境,使得上海的智能制造面向激烈的国际竞争。从发展环境看,上海一直把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作为创造应用的核心关键,正在加快形成自发应用的成熟市场环境。
眼下,上海的智能制造已形成“价值链”相对高端、“产业链”较为完整、“创新链”协同较强、“资源链”相对集聚的综合优势。通过智能化,上海制造平均生产效率提升50%以上,运营成本平均降低30%左右,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中间,政府所作的主要工作就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以机制创新推动模式创新,以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生态。
共发力,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对话
长泰机器人:我看到一个数据说,中国已经连续五年成为工业机器人第一大消费国。2017年国内市场新增工业机器人13.6万台,同比增长达到60%。但在国际国内市场争夺战中,咱们国产自主品牌的工业机器人还是处于下风。
埃斯顿机器人:是啊,这也是我们这些智能小伙伴共同的烦恼。虽然这些年我们在智能制造领域进步很大,但仍然面临着专业人才匮乏、核心零部件稀缺、市场认可度不高等问题。
新时达机器人:咱们可不能妄自菲薄啊,国外机器人发展四五十年了,他们走得早,走在了前头。咱们年轻,跑得快,只要虚心学习、潜心努力,一定能跟上他们甚至超越他们!
长泰机器人、埃斯顿机器人:没错,虚心学习、潜心努力,就一定能有更大进步!
观点
陈鸣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问题突出,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中国“制造”向“智造”转型,对制造业向中高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上海要坚持问题导向,依托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率先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率先突破智能制造核心关键装备,率先推出智能制造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率先搭建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全力打造智能制造创新生态圈,走出一条以示范带动应用、以应用带动集成、以集成带动装备的发展路径。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高端智能制造的技术和生产力溢出效应,打造国家智能制造先行示范区。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借助兄弟省市的广阔市场需求,驱动上海智能制造技术和服务供应端的进一步创新。建议在全国层面建立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合作培育机制,加大各地智能制造经验模式宣传推广。
谢志成:从现阶段来看,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存在三方面难题:一是智能制造基础相对还比较薄弱,部分中小企业数字化、信息化程度不高,智能制造自主支撑能力不强。二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给能力较弱,缺少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能够提供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商;三是在智能制造中应用先进技术重视和研究不够,智能制造标准化研究跟不上发展要求。
下一步,江苏将深入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切实加强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与标准建设,积极构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务实开展智能制造交流合作。建议各地之间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组织召开多层次、多领域的智能制造现场推进会和对接会,积极构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分行业培育发展智能制造系统解决供应商,打造一批智能制造领军企业;积极引导智能制造服务商和需求用户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智能制造发展。
曹慧泉:当前,湖南智能制造发展不平衡,从1.0到4.0,各个阶段并存,第三方平台企业欠缺,企业间和地区之间智能制造的协同性不强,龙头示范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恰恰为湖南深入推进智能制造提供了巨大空间和潜力。
突破智能制造发展瓶颈,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平台型大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搭建第三方平台,为资金少、规模小、实力还不强的中小企业量身定做提供第三方智能服务,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实现智能化改造升级。
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湖南与上海、江苏等发达省市的差距,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强弱项、补短板。通过技术、人才等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引进优秀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引进专业的第三方平台企业,推动湖南智能制造从“跟跑”一步步走向“并跑”,部分实现“领跑”。
【撰稿】
新华日报记者付 奇
湖南日报记者唐 婷冒 蕞
解放日报记者孟群舒
【供图】
湖南日报记者罗新国
解放日报记者张 弛
新华日报记者肖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