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13日讯 5月1日,被禁14年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国内重获生机。
此前的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第21号令,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目进行局部调整,在淘汰产品目录中删除“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这也意味着,发泡饭盒正式解禁。不过,记者调查中有不少人提出,作为涉及健康安全的公共性政策,不能一“解”了之,对于解禁之后出现的问题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开禁十余天争议不断
在南京夫子庙大市场,记者发现,几家从事餐具批发的店铺已将发泡餐具摆放出来。“以前,他们都是偷偷摸摸地卖,平时放在仓库里,有人要时才拿出来。”川纳一次性餐盒批发店老板胡女士说,她家一直卖可降解餐盒。“发泡餐具根本不环保,而且遇到热的还有毒,我是从来不卖的,没想到国家现在开禁了,真搞不懂!”
5月8日下午,南京宁海路附近一家生煎包店,顾客拎的外带包子全放在可降解餐具里。店内师傅告诉记者,这些年他们一直用可降解餐具,5月发泡餐具开禁后,他们也没更换发泡餐盒。“这个更安全一点吧,再说顾客也用习惯了,换了怕顾客不接受。”
普通消费者对此又有什么看法?苏州苏高新集团的王师表示,“这种发泡餐盒好像一直有人在用。在某些情况下你没得选择,不用不方便,但如果可以选择,我会不用。”
盐城公安局的祁建华认为,有关部门应鉴定明确发泡餐盒到底有无危害,有何危害,对环境、身体有哪些影响?“在发泡餐具没有技术革新、没有解决安全隐患前,我认为仍应禁用。再说,如果没危害,以前为什么又要禁?
开禁原因解释不充分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因具有保温、耐压、重量轻以及便宜等优点,上世纪90年代在国内被大量使用。但因不可降解及高温下不够安全,我国分别于1999年、2005年和2011年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列入工艺落后或产品落后目录进行淘汰。
省环保厅固废中心副主任傅江对此记忆犹新。“1999年前后,江苏由经贸部门牵头,环保部门参与禁止发泡塑料餐具,禁的主要原因是难降解。”
傅江回忆,其实当年“禁白令”禁的不仅是一次性发泡餐具,还包括超薄塑料袋。“禁的难度非常大,超薄塑料袋在农贸市场至今也未禁住;发泡餐具因为成本低、市场大,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有如今的成效。”
当年“禁白令”是以省为单位来推进,江苏作为发达地区,禁得比较及时,很多发泡餐具生产厂家都被关掉。但是,其它省份所产发泡餐具仍不断流向江苏,我省就此进行多轮联合执法,情况才慢慢变好。
那么,对一次性发泡餐具为啥禁了14年,又要开禁?3月底,国家发改委解释解禁的5大原因:发泡塑料餐具符合国家食品包装用具相关标准;使用后可回收再利用;许多国家和地区一直使用;可节约石油资源;随手丢弃垃圾的行为已大幅减少,废弃物回收体系逐步建立。
但据媒体报道,鑫恒塑胶等10家广东发泡餐具生产商被曝向北京君泽君(深圳)律师事务所联合出资450万元“公关费”,由后者向发改委等部门游说,从而推动发泡餐具解禁。这一报道被《报刊文摘》在头版摘登,更为突然开禁事件涂上扑朔迷离的色彩。
在傅江看来,既然已经禁了这么多年,突然解禁应有充分的宣传解释过程,理由要让老百姓真正接受和信服。而此次解禁,“前期的宣传我感觉是不到位的。”
回收体系应尽快建立
傅江表示,开禁,国家可能有战略上的考量,比如减少对林木资源的使用等。这些,作为普通人并不是太了解。从国外来看,确实有不少国家一直在用一次性发泡餐具。这种餐具,在不加热的情况下,用起来还是安全的。但那些国家都有完善的回收体系,这一点恰恰是我们最欠缺的。
发泡餐盒如果填埋,很难降解;焚烧,温度控制不当也会污染环境。南京大学环境研究所所长朱晓东教授认为,既已开禁,那么,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一次性发泡餐具回收体系。
从技术说,一次性发泡餐具的回收利用完全没问题。作为一种石油副产品,一次性发泡餐具回收后,可改性再制成塑料制品,如房子里的保温板;甚至反向制成油,技术上都可行。不过,回收渠道的缺乏,已成发泡餐具再利用的最大瓶颈。
“这个东西是泡货,占地太多,重量又太轻,赚不到几个钱,我们不收。”在南京半山花园小区门口,开废品收购站的老顾直言。怎么建立一次性发泡餐具的回收体系?朱晓东建议,由政府或生产企业通过生产者责任延伸,对相关回收渠道给予补贴,来破解这一难题。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则对此表示担忧,“此前发泡餐具之所以被放入淘汰目录,原因之一就是回收机制不成熟,但到现在,这个问题仍没解决。”当前,发泡餐具回收的主管部门还没确定,配套的财政投入、运输体系、处理系统、教育宣传也未到位……建立完善的发泡餐具回收系统要很长时间,而当回收体系还未建立就解禁,后续的问题又如何解决?有关部门应对政策予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