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晚7时,山西寿阳县一家火锅店发生爆炸燃烧事故,截至11月24日下午三点左右,已造成14人死亡,47人受伤。事故发生时当场死亡6人,另有8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当地称事故初步判断为液化气罐燃烧引发。据当时用餐人员介绍,当时感受到了令人窒息的强大冲击力。各地饭店发生的煤气爆炸事故也常有耳闻,而此次爆炸事故造成的伤亡令人震惊,不少苏州市民也关心火锅店乃至其他饭店的用气安全,对此记者走访了部分餐饮企业了解情况。
大多火锅店已弃用钢瓶面馆 有用液化气有用天然气 11月24日中午12点左右,陆陆续续有客人走进凤凰街上的要德火锅店,店内服务员像往常一样照应着,端上锅底,服务员娴熟地打上火。低头看了下桌底,与以往不同的是,并没有看到有钢瓶。“现在哪还用钢瓶的啊,都用天然气了,方便又安全。”一名服务员说,店里已经进行了改装。
来到凤凰街上的另一家涮肉店,记者也没有看到桌子下放有一个个的液化气小钢瓶,每张桌上摆放着一个电磁炉,服务员说,用电磁炉也能快速达到制热的效果。通过走访,记者发现,几年前火锅店里每张桌子下摆放一个液化气钢瓶的场景已经不复存在,大多火锅店已经改用电磁炉、天然气或者卡式炉。
业内人士介绍,几年前,液化气钢瓶在火锅店很流行,但近年来逐渐又开始弃用,一方面是出于安全考虑,店里如果有50桌就得配50个液化气钢瓶,钢瓶的成本就比较大,另外客观上增加了液化气泄漏的概率,有时闻到了有煤气味,排查起来也麻烦;一个小的液化气钢瓶只能存放5公斤气体,经常换气也比较费事,所以越来越多的火锅店开始弃用这种液化气钢瓶。
市民陈老伯经常到市区一家面馆吃面,时不时能看到店门前摆放着近半人高的液化气钢瓶。得知了山西火锅店爆炸事故后,陈老伯想:偌大的液化气钢瓶爆炸了可不得了。11月24日下午,记者来到这家面馆门前,果然看到有一个钢瓶被锁在门口。面馆内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店里确实用的是大瓶的液化气,差不多一天要用一罐,不过门前的那罐是空的。对于山西发生爆炸事故,这位工作人员称,他们面馆里用的气都是液化气站送来的,不会有安全隐患。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在一些城乡结合部地区的餐饮馆,仍能看到部分锈迹斑斑的液化气钢瓶,瓶身上并未见到统一的条形码“身份证”。这样的钢瓶往往堆放在餐厅的厨房间,距离一旁的食客仅有一步之遥。
使用环节监管困难 苏州液化气公司一位李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说煤气罐爆炸的威力像炸弹,但是只要正确使用和操作都不会出现爆炸事故。使用液化气最忌讳的是常年不检查和更换皮管和减压阀。发生液化气泄漏了没有及时发现仍然在操作,那就容易发生爆炸事故,“一般家庭里空间比较小,发生泄漏了很容易闻到,饭店的厨房间里如果发生泄漏了没有及时发现,灶台上又有明火,则很容易发生爆燃事故,发生燃气安全事故往往是皮管或是减压阀漏气,没有定时检查和更换。”
作为2011年苏州市政府实事项目之一,当年苏州开展了气瓶条码工作:即对全市液化气钢瓶安装条码,未安装条码无法充气。苏州质监局特设处刑处长介绍,安装条码可以很容易识别液化气钢瓶是否做过年检,有效遏制了液化气钢瓶超龄“服役”的情况。
液化气皮管的使用年限为18个月,减压阀的使用年限为5年,然而检查和更换皮管和减压阀的主动权在用户手中,并没有强制监管措施。苏州市住建局燃气办公室龚劲松告诉记者,它们是燃气企业的主管单位,其中一项职能是“承担全市燃气行业管理责任”,“监管企业的生产环节,而至于使用环节,我们要求企业帮助用户安全使用燃气,但主动权仍然在用户自己手里,而且全市那么多用户,使用环节监管很困难,”龚劲松说,日常主要是宣传引导用户安全用气。
安全使用液化气钢瓶,专家来支招 就液化气钢瓶的安全问题,记者联系了市燃气集团液化气分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对于正规的送气点,液化气从灌装、储存到输送都要经过严格的防火措施。比如就着装来说,送气员需要上岗证和统一着装,衣服的材质有特定要求,在送气之前全身衣服的静电都需要除一下,以免引发事故。
工作人员提醒市民,如果居民使用液化气钢瓶不当,会发生漏气现象,引发严重后果。如果居民发现自己所使用的液化气钢瓶漏气时,应开窗通风换气,严禁各种明火,现场不得开关电灯、换气扇等电器设备,不得使用电话、手机、打火机和门铃等,防止引发爆炸。这时候可以用浸湿的毛巾等物品立即将瓶阀关上,并迅速将钢瓶转移至室外空旷地,及时通知燃气服务部门处理,或立即拨打火警报警电话。有条件时可用大桶装满水,将瓶体泄漏点浸入水中,可防止气体弥漫到空气中引发火灾。
工作人员提醒,漏气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阀断气的速度要快,否则,超过3-5分钟,钢瓶角阀内的尼龙垫、橡胶垫圈和用于密封接头的环氧树脂粘合剂就会被高温熔化,致使失去密封阀门的作用,使液化气大量外泄,火势更旺。当液化气钢瓶刚刚漏气着火时,有人不敢去关角阀,担心气瓶马上要爆炸,其实,只要气瓶口在燃烧,气瓶升温就不会太快,瓶内压力也不会急剧上升,这个时候如果有把握的话应当在第一时间关阀,避免后患。(陆季惠 王亭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