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执法人员命令工人停工。 王聪 摄
本报打击非法泔水油炼油点的雷霆行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关注。昨天上午,一名读者来到报社反映,在建邺区双闸街道的双龙河边,有4家泔水油作坊正干得起劲,经常黑烟冲天、臭气熏人。油渣和油污全部排入双龙河中,附近居民怨声载道。
第二击:双龙河边4家泔水油作坊被取缔
炼油黑烟冒个不停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建邺区双闸街道的双龙河边,附近正在拆迁,拖石头、砖瓦的小车来来往往有很多。记者注意到,拖泔水桶的小车也夹杂在车流中,还有骑自行车的、摩托车的人,车两边挂上泔水桶,跑得也欢。举报人说,这些车辆和骑车人,都是从主城区拖泔水过来,或者拖空桶再回主城区,装满泔水再运回来。
记者来到双龙河庙前村,周边是低矮民房,河边有一条泥泞的小路。沿小路往东走,记者看到,河边有一间砖房,上面的烟囱一直冒着黑烟,很远就能闻到一阵阵腥臭。
记者走进房里一看,吓了一大跳,里面炼油的设备十分齐全,装油的大铁桶,盛放泔水的盆,堆了满满一屋。
炉火正旺,一名炼油工正在煮泔水,黑烟就顺着烟囱往屋外排。可以看得出,工人在屋内炼油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屋顶都被熏黑了,铁桶、铁盆上都是厚厚一层黑色油垢,气味十分难闻。
小作坊扎堆在河边
出了小屋子继续往东走,紧挨着河边,记者看到两个小作坊。“炼油炉”支在河堤上,大铁桶内满装着腐烂、恶臭的泔水。铁桶上还放着淘油工具,是把一头缠着塑料小盆的木棍。木棍上还挂着杂物,可见有人刚刚用过它。
工人见陌生人来了,停下了手中的活儿,用谨慎的目光打量着记者。再往东走,10多米远处,又有一个“炼油炉”,但炉火已经熄了,可能是刚刚炼过。工人在河边挖了一条下水道,炼油剩下的液体状的杂物,就通过这个下水道排入双龙河中。
经举报人提醒,在小路尽头右转,还有一个小作坊。这个小作坊比其他3个要大,类似垃圾车一样的车辆,被卸下了车轮,车辆底部的地面被掏出一个坑,工人在坑里烧火,煮着一车的泔水。
小作坊旁边,有数十个大铁桶,很沉,里面应该装着炼好的油。
炼油工关了门就逃
了解完情况后,记者电话联系了双洲工商所的执法人员。中午12点钟左右,执法人员赶到现场,首先来到小屋子前,突然发现,屋子的门已经被关了。
执法人员打开窗户往里看,里面灯灭了,黑漆漆的不见一物,但还能感觉到热气逼人,炉火也应该是刚刚才熄的。
里面人影一晃,似乎在搬东西,准备离开。执法人员叫其开门,但他充耳不闻。
执法人员果断来到后门,开门的一个妇女,她说房子是她的,执法人员要找的炼油工只是她的一个房客。
执法人员给小屋后门贴上封条。再沿着小河走,河边另外两个小作坊已经没人了。
执法人员来到最后一个面积比较大的作坊。两名工人见状,急着要走,被拦了下来。工人说,他们是泰州人,跟着老板打工的,在这里炼油时间不长。
执法人员问,“你们在煮什么?”工人说,“猪食、泔水油,都是这些东西。煮沸后,油浮上来,我们把油舀出来。”
工人说,他们把油装在铁桶里,一段时间后,老板会来收,然后他们的工作就做完了,至于油流向了哪里,他们不知道。
工商部门取缔小作坊
昨天下午,双洲工商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河边4个小作坊无证无照,影响居民们的正常生活,肯定要被取缔。
“今天,工商执法人员就要求他们自己搬离,否则工商部门会同街道,还有质监等部门,将联合查处。”
负责人告诉记者,炼油工人声称的老板,已经来工商所说明情况了,“他带来了一份营业执照,但经营地点不在建邺区。据我们了解,炼油工炼出油来后,由他负责收走。”
小作坊炼出的油满是杂质。本报记者 张华 摄
全城剿灭泔水油作坊的雷霆行动中,六合区中山村内的一个废油加工点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它就位于村池塘边的田埂上,支个简易灶在熬油,又臭又脏。货车时常进进出出的,运送一些空油桶过来,然后将装了货的油桶再运送出去。
这是个露天的加工点,前后都是鱼塘,四周没有任何的围挡设施,视线非常开阔。
记者在现场看到,地面上凌乱得堆放着三四十只大大小小的油桶,大部分油桶里都装满了东西。记者打开其中一个封了口的大油桶,里面装着满满的红油。这些红油很粘很厚,里面含有大量的杂质,散发着异味。
还有一些小油桶是用塑料袋封起来的,记者掀开一看,同样也装着红油,用棍子伸进去搅了搅,底下是一层厚厚的食物残渣,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泔水味。在油桶旁边就是一个土灶,上面支了口锅,锅里还有熬油后残留下的剩余物。
现场还停放着一辆三轮小货车,车身上布满油污,还有浓重的泔水味。听村民说,这辆车就是用来运送原料的货车。
见到执法人员跑了
记者立即联系了六合工商局中山工商所,不到5分钟,谭所长带着工商执法人员立即赶到了现场。
看到现场的情况,谭所长称这个加工点出现的时间不长,之前他们经常在附近巡查,只看到池塘两边的两排猪舍,并没有发现这些油桶及锅灶。
由于现场并没有任何负责人出面,工商执法人员决定暂扣加工点的所有油桶。执法人员对车上的人询问,3人都不出声。两名民工模样的人干脆下车溜走了。一名20来岁的司机仍端坐在车上,看守自己的车。
记者坐进驾驶室与司机闲聊。经过记者的一番努力,司机才慢慢开了口。他称自己是安徽人,与老板是同乡。今年27岁的他8年前来到南京打工,现在就是到各处收购油桶及各种废品。
像车上拉的这种油桶,他是40多元收购来,然后60元卖给此处的老板。送到这里也就每月送一车,“没想到这么巧,就被你们碰到了”。
此时,加工点旁的小屋走出一个头发散乱的中年女子,她表示,自己是加工点老板的亲戚,已经和老板联系过了,老板带着手续很快过来。
老板的执照“张冠李戴”
一辆黑色广本轿车急驰而来,车上下来一对中年男女。
男子介绍自己就是这个加工点的老板,女子是她老婆。随后,老板娘从车上拿下来一张纸,记者看到这是一张证明,意思是他们为蚌埠团结日用化学有限公司提供工业牛羊油,用于洗衣皂生产,有效期是一个月,但该证明的落款日期却是2006年6月7日。
老板又拿出经营执照,称他们的手续齐全。但仔细查看执照才发现他出示的是,刘玉兰杂骨经营部,登记地址在六合马鞍镇黄赵村,并不是此加工点的所在地。
加工出来的油是不是全部来自动物的油,还是有泔水油,油最后流向何处,有没有进饭店,还是全部运到蚌埠的公司用于制皂,这些都需要进一步调查。
执法人员表示,现在能断定的就是这个加工点涉嫌无照经营。执法人员当场拿起铁锤,砸了锅灶,并把所有油桶运回工商所处理。
河边4个小作坊,其中两个与老板朱先生(化姓)有关系。在记者联系到朱先生时,他表示希望隐名,之后曝出的这个行业的内幕着实让人吃惊:行情好的时候,地沟油一吨可卖3000元。
老朱说,他的点设在其他区,建邺区双闸街道双龙河边的两个作坊,按时为他供油。他与炼油的小工是合作关系,他只负责收油,其他事不管。
“准确地说,我收的是地沟油,而不是泔水油。地沟油炼出来的油脂,用在工业产品上,而泔水油炼出来的油,很有可能就会流回餐桌上,成为人人痛骂的‘垃圾油’。”
用途广了,地沟油也“吃香”了,行情好的时候,地沟油一吨卖3000元;即使行情不好,每吨也有1000元。
老朱声称,他不收泔水油,但炼油小工收不收泔水油,用不用它们来炼油,会不会炼完后,把油卖给他?
老朱回答说,这个他不关心,他只管付钱收油。炼油小工也曾告诉他,阴沟里面也能捞出可以炼油的杂物。
记者问,行情不好的时候,炼油作坊会不会把炼好的油卖给餐馆,当泔水油。老朱说,不排除有些想发财的人会这么干。
记者问,“炼泔水油的多不多,他们向饭店供油吗?”老朱说,“现在不多了,如今工商、卫生、质监部门查得紧,而且国家最近也在严打‘泔水油’,再加上你们《金陵晚报》的雷霆行动开始了,一些人都想避避风头。”
作者:王聪 蒋晓春 胡媛 顾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