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江苏消费 >> 正文

江苏消费

暑期培训班火爆孩子难逃“第三学期”
江苏消费网 (2009-07-25) 来源:新华日报
阅读:

   为了让孩子们能真正享有暑假,江苏省教育厅6月份就向全省学校发出补课禁令,南京市教育部门也三令五申禁止补课。可对许多学生来说,“禁补令”下,学校终于不再组织补课了,但暑期的各种社会培训班却打破了他们的美梦,梦魇般的“第三学期”让不少孩子的暑期生活依旧变得很沉重。

60天暑假仅10天属于自己

    在南京新街口一家文化教育机构的大楼里,平日清静的楼层暑期一到便喧闹起来,不少暑期培训班开了课。殷佳是雨花台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他给记者看了他在培训班里的课程表:早晨9:00—9:50自习,休息10分钟,10:00—10:45数学,休息15分钟,11:00—11:45英语,吃饭加午休两个半小时,下午兴趣小组2:30—4:00,4:15—5:00语文。补课从7月5日开始,8月25日结束,中间没有休息。

    粗略一算,从7月1日开始放暑假,到9月1日开学,殷佳的整个暑假几乎都要在培训班里度过了,前后加起来,只有不足10天的时间属于自己。

    “晚上看书、写作业要到12点。”“是看好玩的课外书吧?”“不是,全是课本和培训书。”“觉得累不累?”“习惯了,大家都说明年‘小升初’很重要,如果在这个暑假落了队,就很难赶上了。”一脸稚气的殷佳,和记者对话一脸的无奈。

    在宁海路一家培训机构门口,前来给孩子报班的张先生说,家住浦口,儿子已从一所普通小学升入区里有名的学校了,但是担心儿子升入初中不适应,特意报了“小初衔接班”的英语学习。“本来以为‘小升初’结束了,就可以好好玩了,哪知道还要上所谓的‘衔接班’呢!”跟在父亲屁股后的儿子有些赌气地嚷嚷道,“每天来回还要坐两个多小时的公交。”

“真的希望暑假赶紧结束”

    7月20日中午11点多,酷热的骄阳晒得人眼花,江苏路一家知名培训机构的门口,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车辆,摇着扇子的,撑着阳伞的,大汗淋漓的家长们向校门里不停地张望。铃声终于响了,大大小小的孩子们从里面涌了出来,俨然一幅平日里学校放学的情景。

    “去年暑期,我还能回宜兴姥姥家玩,今年就不行了,老妈也没跟我商量,就替我报了中考的全科培训。”结束上午课的初二学生周星,对自己的暑期生活充满了抱怨。和他同上培训班的表弟、也读初二的江伟说,从三年级开始,妈妈和姨妈就联合起来给兄弟俩报班,“小时候是学美术、围棋、钢琴,长大了就是各种功课补习。”小哥俩说,每年暑假都是在繁忙中度过,有时压力过重,让他们真的希望暑假赶紧结束。

    记者注意到,在每个班级的告示板上,都贴有一张“学员信息情况反馈表”,作业、课堂表现、课间表现,等等,分为优、良、中三个等级,每个姓名后面对应着打了勾的不同等级。告示板前挤满了家长。“别看了”,一个小女孩扯着妈妈的衣角催促回家;一个小男孩扫了一眼反馈表告诉记者,他不希望大人看到这些表格,让他觉得自己一举一动都在大人的严密监视下。

别人都“加餐”,你不“加”哪行

    “看到孩子一脸疲倦,心里也不是滋味。可是,别人家的孩子在‘加餐’,你不‘加’哪行?为了不耽误孩子前途,只能选择随大流。”家长杨女士很无奈地说,原本也想让孩子过一个轻松的暑假,但自从知道孩子班里大多数都报了暑假培训班,就按捺不住了,也赶紧给孩子报了名,“暑假这么长,不补课,就可能落后于其他孩子了。”

    不少家长让孩子参加辅导班,确是出于无奈。正在一家培训机构咨询的孙先生告诉记者,他和妻子工作都很忙,“儿子在家里锁了一段时间,整日上网打游戏、看电视,放他出去又怕‘学坏’,也不安全,决定还是报班。”“孩子放假了,除了参加培训班、特长班,还能让他们去哪儿?”同在咨询的徐女士也发出同样的疑问,“与其让孩子到处疯跑,还不如报个班,家长省心。”

别让暑期成为“第三学期”

    “别让孩子觉得假期比上学还累。那样的话,孩子会产生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没有好的调整,只是一味求快,这违背教育规律。”南京市教研室书记汪笑梅建议家长们:假期里多让孩子接触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每学期都安排了教学进度,孩子不可能因为暑期没补课而开了学就跟不上。”南京24中校长吴虹认为,家长应当根据孩子兴趣,在学习和休息之间找到平衡点。如果是自理能力强的孩子,不妨放手让孩子自己安排暑期;如果是自控力较差的孩子,可以适当安排辅导,“其实,完成学校作业就足够了,过多的培训不仅白花钱,孩子还有可能反受其害。”

    “不补课,孩子上哪里去?”针对城市家长的困惑,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谷力认为,与农村相比,城市环境确实复杂,要让孩子安全、有意义地度过假期,就要开发社会教育资源。谷力告诉记者,前不久他去香港,在机场附近的广场上,看到一个由警察组成的乐队和一帮孩子们在欢快地演出,让他很受触动。“除了科学馆、海洋馆等馆所外,还有不少潜在的社会教育资源有待开发。这方面的资源开发利用好了,孩子们也就不会无处可去,暑期就可能不会变作‘第三学期’。” (李月宁)

编辑:孙林美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

宝应碧桂园承诺难兑现

“当时真的很冲动,现在终于松口气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