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不烧拿去卖。去年,高淳县种植双孢蘑菇3500万平方尺,珍稀菇3200万袋。这么大的种植规模让食用菌变成了“大胃王”,需要“吃进”大量培养料。其中,双孢蘑菇每万平方米消耗稻草25吨,生产金针菇、茶薪菇等珍稀菇的标准厂房,每幢2800平方米,每天消耗棉籽壳2吨、麦麸2吨、玉米芯1吨。很快,秸秆在当地变得紧俏起来,专门的收购服务队也冒了出来,他们直接到田间地头收购秸秆,既方便了农民,又抢到了生意。据统计,2006年高淳县食用菌消化稻草、油菜秸秆、棉籽壳等10.35万吨,约占该县秸秆总量的40%。焚烧秸秆,在当地农民眼中等于在烧钱。
养肥了蘑菇再还田。农作物秸秆被生产成食用菌培养料,养肥了食用菌,剩余的菌渣废料若随意丢弃堆放,将会污染环境,成为新的农村公害之一。按高淳县目前食用菌的生产规模,大约每年可产生数万吨菌渣废料。高淳人开动脑筋,将菌渣废料加工成生物有机肥和牲畜饲料,熟料的下脚料则成为返田肥地的肥料,为大量的菌渣找到了去处。其中,每1万平方米的金针菇渣,每天可再生产牲畜饲料和有机肥料6吨。
秸秆育菇,蘑菇卖钱,菇渣还田或用来生产菌糠饲料、菌糠肥料。高淳的食用菌产业,为农业领域循环经济的推进做了一个漂亮的注脚。 (曾力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