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制之窗 » 法律问答 >> 正文

法律问答

线上卖课挣钱,到底违不违规?
江苏消费网 (2016-04-01) 来源:新华日报
阅读:

  在线教师抢滩家教市场,一节课卖出一万八高价

  近日,一张南京在线辅导老师王羽3月份的课程清单在网上流传。2617名学生购买了一节单价9元的高中物理在线直播课,扣除20%的在线平台分成后,王羽一小时的实际收入高达18842元。在这张清单上,王羽老师开设的7节课,听课总人数达到9479人,课程总收入约8.4万元,扣除20%的平台费后,王老师7个小时的实际总收入超过了6.7万元。不少学生、家长由此提出疑问:教师“线上辅导”的收入是合法合规的吗?线上辅导是不是比现实课堂更有效?

  体制内教师能否线上卖课

  3月28日,全省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2016年重点任务之一是把执行教育部严禁有偿补课“六条纪律”纳入督导范围,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对顶风违纪的教师和组织有偿补课的学校,严肃查处追责,公开通报曝光。这位物理老师线上卖课挣钱的做法合规吗?算不算从事有偿补课?

  “如果在线教师不在体制内的学校担任教职,而是一名独立的或者来自社会培训机构的教师,那么,他(她)怎么上课,上课收入多少,这都不是问题。”教育专家熊丙奇说。

  南京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体制内教师的“线上辅导”应该属于“在校外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兼职从事学科类教学、文化补习并从中获取报酬”一类,所以是被禁止的。扬州市教育局也表示,依据2015年7月6日教育部印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以及《扬州市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八不准”规定处理暂行办法》,在职教师不得在社会培训机构兼职。盐城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原则上在职教师是不允许在校外进行有偿的兼职行为的,鼓励教师参与公益性的在线教育。”

  在线家教平台抢滩南京市场

  就在大家热议“在线教师”的话题时,国内领先的中小学家教O2O平台“轻轻家教”宣布正式登陆南京,在线教育的阵营里又多了一个来分蛋糕的。记者登录该平台,看到首页上罗列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中小学各个学科,还包括奥数、科学。下面则是私人家庭老师的资料,每个老师的辅导学科、学段、教龄、资历以及好评率等,都有详细的介绍。上门方式也可以选择,包括“不限”、“老师上门”、“学生上门”等多种形式可供挑选,教师性别也可选择。

  点击“找老师”,系统会根据你的要求帮你匹配最合适的老师,输入手机号,半个小时就能收到答复了,和“滴滴打车”操作模式非常相像。

  轻轻家教创办人刘常科表示,目前已经网罗了南京2000多名教师,其中1500名左右的教师都有课上,而约课的家庭已经达到5000多个。“从我们之前在上海的推广经验来看,教师的来源很大一部分是从公办学校辞职的教师。上海的8000多位家庭教师,差不多有3000人是从公办校下来的,其中不少是苏北公办中学的老师,先是利用暑假在上海代课,然后办理停薪留职,最后辞职一门心思做家教。此外,也有一些其他培训机构的老师,冲着80%的高提成,转投我们的平台。”

  公办微课几乎全免费

  事实上,网上有偿家教卖得很“火”的同时,我省各地官方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却几乎都是免费的。

  比如,由常州市教育局主办的“青果在线”,免费面向常州市40余万在校师生,访问量突破800万大关,访客数突破110万。今年1月完成了新升级,从初中课程起步,覆盖全学段、全学科,新增STEM课程资源,包括创客、人文、艺术等类别,各学科专家、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领衔,每个课程都包括任务书、微视频、反馈练习与讲解,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泰州市微课程学习平台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小学生自主学习系统。2014年9月上线,向该市60万中小学生免费开放。从形式上看,“泰微课”就是将优秀老师的讲课通过视频形式搬到网上。泰州从全市选调1500多位各科名师,组成多个专家组,全面梳理出中小学阶段共17门学科的7万个知识点。针对这些知识点,再融汇学生学习过程的难点、易错点,由老师录制3到5分钟的教学微视频,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等免费观看、学习。省教育厅已经正式发文将“泰微课”升格为“江苏泰微课”,作为江苏的教育创新项目向全国推广。

  在南通,“慧学南通”公共服务体系平台可以为不同年龄段学生免费提供多层次的应用服务,包括共享学习资源和空间、在线交互式课堂、个性化智能化教学等。在名师公益空间里,李吉林、李庾南等一批名师的共享课堂达600多个,目前已经上传3000多节微课。

  线上教学不能取代现实课堂

  那么,线上教学是不是比现实课堂更有效呢?采访中,受访校长和老师普遍认为,线上教学、微课是利用新技术手段实现的更加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辅导。

  “但是,学校教育并非只是简单的灌输知识,它包含人与人之间丰富的交流内涵,比如合作、思辨、论证等等。线上课程可以作为教学的补充,但是不可取代传统的人和人之间交流的学习。在课堂上,哪怕就是老师跟学生之间的一个眼神,也能给学生带去莫大的动力,这远比传授捷径和方法重要得多,我们要注重孩子探索、学习的过程。所谓‘教学相长’,说的就是老师跟学生之间的一种奇妙的互补关系。”南京南湖一中校长马琰提醒道。本报记者葛灵丹

  辣评>>>

  创新还是违规,不妨走着瞧

  王羽老师1小时课的实际收入高达18842元。消息在网上持续引发关注。南京市教育部门有关人士迅速表态,“线上辅导”虽是新生事物,但属于校外兼职,应被禁止。

  这一表态的逻辑很简单:教育部早已三令五申,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机构的有偿补课。有偿在线辅导属于“在校外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兼职从事学科类教学、文化补习并从中获取报酬”一类,理应划归禁令之列。

  持不同看法者也很多。不少学生家长加入声援行列:“这种在线课程单价低、学费由学生分摊,辅导教师和学生实现双赢,是一种创新”;也有人表示担忧:“如果老师都跑去网上教学,去‘走穴’赚大钱,会不会牵扯到学校内的精力”。在线教育平台“猿辅导”则发文表示:“我们非常理解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与原有管理体系的冲突,但正是互联网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优秀的教师和教学资源的能量被无限放大,尤其是一些教育欠发达和资源匮乏地区的学生,分享到国内最顶尖的教师资源,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平等教育机会。”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教育改革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这场争论的意义变得敏感和重要。

  利用互联网技术,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合理地分配——这应该是在线辅导平台和教育主管部门一致的目标和追求。在此基础上,有偿在线教育是否触发“禁令”应该一分为二去看待。首先,任何“禁令”都有其特定的出台时间和背景,一旦时代发展或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禁令”是否也需要“与时俱进”?值得商榷。其次,在线辅导的合法性与否,本质上与收入多少无关,而与其行为的正当性有关。从这一角度看,在线辅导是功是过?不用急着定调子、扣“帽子”,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即便在线辅导最终仍被定性违规,但是对于推动传统教育方式推陈出新,至少不是坏事。

  可以预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推进,不仅是教育,越来越多的行业主管部门都将遇到类似的管理难题,这是无法阻挡的大趋势,也是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一种体现,如何应对是一种智慧。当老法令遭遇新情况时,不应想当然地视其为洪水猛兽,匆匆一禁了之。而应把它看做一条“鲶鱼”,不妨让它“蹦跶”一段时间,看它的存在到底是阻碍还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还是那句老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符合发展规律的想禁也禁不了,不符合群众需求和利益的,想生存发展也没有多大市场空间。主管部门大可宽容对待,静观其变。老话说得好,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王世停

编辑:朱成林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