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家居 » 维权调查 >> 正文

维权调查

我买的暖气房两年没用上暖气
江苏消费网 (2010-11-23)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本报记者 吴采平 文/摄

  11月中旬,北方大部分地区已陆续开始供热。南方居民如何温暖过冬,在湖北省武汉市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早在2006年,武汉市政府投资50亿元启动“冬暖夏凉”工程,工程计划2007年底完成,计划内的小区冬季可以实行集中供热。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列入计划的几个小区迟迟未能供热。不少居民反映,当初是因为小区能集中供热,才花较高价格在这里购买商品房,两年过去了,暖气还没有用上。

  高价购买的商品房两年未能用上暖气

  “两年前买房时就听说小区能集中供热,可至今没能通上暖气。”11月15日,记者来到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金沙豪庭小区采访,业主付先生向记者反映,该小区2007年开盘销售时称“集中供热,全天生活热水引进小区,并全部免除业主的设备初装费”。尽管当时该小区比附近楼盘均价每平方米高出1000多元,考虑到冬天有暖气家里老人会舒服些,付先生便购买了这里的商品房。然而,两个冬天过去了,暖气至今没通。

  武汉市“冬暖夏凉”工程实施单位武汉德威热力公司业务部副经理凯华向记者介绍说,由于天然气管道铺设区域拆迁问题未能解决,管道铺设受阻,列入计划的几个小区迟迟未能供热。4年过去了,目前全市只有14个小区共5000用户达到集中供热条件。

  在与金沙豪庭小区仅隔一条马路的锦绣江南小区,记者看到供热公司张贴的《供热通知》,通知发布的时间是11月8日,通知上称,武昌地区今冬采暖季为2010年12月1日至2011年2月底,对达到供暖条件的14个小区和单位的2000多用户采用城市热网进行集中供暖。采访中,该小区住户杨女士说:“当时买这个楼盘的房子就是看中了集中供暖,去年冬季供暖了,时间短不说,中途还停了几次,时断时续的。”记者从该小区物业公司处了解到,去年冬季,武汉市面临严重的“气荒”,天然气量供应不足,导致供热公司的燃气发电机组未能发电运行,无法按时足量供热。记者随后在武昌区凤凰城、融侨华府等多个“冬暖夏凉”工程小区采访,不少业主表示担忧,今年的冬天能如期足量供暖吗?

  采暖费用较高居民支付勉为其难

  采访中,武汉高新热电股份公司工程师张杨舟向记者表示,采暖费用高、用户少难成规模、供热方式单一等原因直接阻碍了“冬暖夏凉”工程的整体推进。

  记者在武汉市街头随机采访了21位市民,绝大多数市民赞成实现集中供热,其中有16人表示愿为此支付合理费用。

  然而,在已经实行集中供热的小区,一些居民还是反映采暖费用有些高,支付起来勉为其难。

  武汉市武昌区天源城小区,是该市第一家实行集中供热、分户计量的小区。该小区在2004年至2005年的首个采暖季里,向139户居民供热仅67天,每平方米采暖费为25元。以一套100平方米的商品房为例,供热67天就要支付2500元采暖费,平均一个月超过1200元。同样使用天然气集中供热的新新花园小区,则按每平方米每月10元左右收取采暖费,100平方米的住房每月要支付1000元采暖费。

  和北方一些城市的采暖费用相比,武汉市收取的采暖费用并不高。然而武汉市实际采暖天数要比北方少,一个采暖季下来平均每月费用相对较高。另外,记者从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目前,武汉市尚未出台采暖补贴的相关政策,所有采暖费用均由居民家庭自行承担。据武汉市统计局发布的信息,2009年度,武汉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2776.7元。如果一个普通工薪家庭每月额外增加800-1000元的采暖支出,几乎占用了家庭收入的1/4,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采暖消费对于武汉一些工薪家庭而言负担相对高些。

  供热方称用户少难以摊薄供热成本

  11月16日,记者来到武昌区天源城小区了解采暖情况。该小区物业管理处游经理称,供热是独立于物业管理服务之外的特种服务,武汉市房产局和武汉市物价局要求供热服务实行自负盈亏。该小区上一采暖季暂按户均1200元收取采暖费,结果亏损28万余元。游经理解释说,采暖费之所以较高,一是使用天然气集中供热成本较高;二是整个小区500多户仅有1/3住宅住户选择集中供热,造成户均采暖费较高。但他同时表示,随着用户数的增加,供热成本将逐步降低。

  武汉市武昌区金地太阳城的供热方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2004年至2005年采暖季,他们执行的是武汉市物价局2002年5月30日批准的收费标准,公司是亏本经营。该小区采暖费较高,原因在于集中供热住户所占比例较小,不到10%,用户分散使得传热过程中热量损耗较大,另外小区建筑节能也不够好。

  除此之外,记者了解到,武汉市采暖季一般仅两个多月70天左右,而北方的采暖季一般是4个多月140天左右。相比之下,武汉市供热企业的设备利用率较低,平摊下来成本就较高。张杨舟工程师认为,若大力开发采暖、制冷、生活热水“三联供”,提高设备利用率,扩大用户数,采暖成本就会降低。

  武汉德威热力公司业务部副经理凯华认为,影响武汉“冬暖夏凉”工程实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热源问题。目前,武汉市集中供热方式比较单一,一种是利用热电厂发电余热供热,另一种是利用天然气集中供热。由于武汉市三环线内设有“禁燃区”,发电厂发电只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产生余热供热,若天然气供应紧张,整个城区集中供热便难以正常运行。

  11月17日,记者从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获悉,目前,武汉市正在编制的“十二五”能源规划,将城市集中供热制冷作为其中的重点内容。据初步规划,武汉市集中供热制冷将以热电联产为主要依托,同时大力发展“冷、热、电”三联供和燃气空调,适度发展地泵热技术,力争到“十二五”末期,该市集中供热制冷覆盖区域达500平方公里,惠及160万个家庭。

编辑:孙林美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