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的制定不能凭空想象,必须顺应行业的发展方向,只有充分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在自身区域范围内扬长避短,做好品牌的培育和自身现代化管理的建设才能走向成功。立足长远,把握产业脉搏,启迪思维,创新发展思路。10月26日,我们将目光再次聚焦金士力营销战略规划头脑风暴会议,与专家进行脑力激荡。
期间,中国保健协会理事、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先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上海交大高端研修课程特聘教授万钧教授,医学传媒集团华南新闻中心首席记者、站长林家军先生分别以《大健康时代营养健康产业的使命与机遇 》《新时代对营销趋势的思考》《美业和日化市场发展趋势》为题进行了报告。三份报告从不同角度,对未来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和解读,为企业战略的制定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视角。
企业战略的制定不仅要立足现实,更要富有前瞻性,从更高的层面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从三份报告的内容不难看出健康产业的发展带给公众健康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中国保健协会理事、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先生在报告时表示,生命的健康依赖于营养物质的平衡,但是正常饮食难于确保营养摄入平衡,因为营养失衡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借助膳食补充的方式维系和增进健康是必须的。从中国营养健康行业发展的三十年间其概念注解来看,特别是随着《健康中国规划发展纲要(2016-2030年)》及《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颁布,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更多地从全生命周期的营养与健康角度,研究建立适合于中国人的、食药同源的、养生为理念的群体营养改善与个性化精准服务并举的营养健康新模式,这样的模式是服务中国大众的、可持续发展的、低经济与社会成本的。特别是以传统中医养生理论为主要基础的功能食品和以营养素补充剂为基础的膳食补充剂组成的保健食品,已经成为公众追求健康的主要消费选择。随着2017年保健食品准入管理双轨制启动,“营养健康产业”概念出现,中国保健食品市场未来势必将持续增长,但“蓝帽子”仍是必争之地。
王大宏先生认为,中国营养健康产业自从诞生就呈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和中国特色,营养健康企业成为中国保健消费教育的主力军和收获者,在政策扶持、资本推动和跨境购的双重夹击下,改变时刻都在发生……外因迫使行业变化,非线性市场机会出现,在未来发展考量上,产品能不能满足消费需要,品牌能不能满足选择需求,政策能不能满足投资需求,科技能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1世纪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热点,也将成为继IT互联网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集中产业。通过对中国大健康市场规模及前景分析我们看到,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需求出现井喷式增长,大健康产业因此快速兴起并迎来蓬勃发展。发展健康产业已成为既定国策,并载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随着消费不断升级,健康产业呈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美业市场迎来了新机遇和新动力。会上,医学传媒集团华南新闻中心首席记者、站长林家军先生从美容行业发展的六个阶段切入,系统分析了生活美容市场、医疗美容市场、日化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他认为,生活美容市场作为一个经济越发达,需求量越大的朝阳产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经过近30发展后,目前已经进入“淘汰升级,快速发展的阶段”,传统渠道必须更迭主体消费,采用新的营销方式,这样才能抓住机遇取得更大的发展。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整形市场也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未来有专业、有品牌和技术实力综合性整形医院将占领主流市场,同时小而精专业诊所亦有好的生存机会。据预测,至2019年我国化妆品品零售额预计突破2,474亿元。随着日化行业的不断发展,民族品牌纷纷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等关键环节上不断加大资金及技术投入,林家军先生认为,对广大的基层消费者而言,更倾向于选购性价比优良的民族自主品牌,因此国产品牌市场潜力巨大。同时我国消费人群基数大,决定了大部分细分市场都能形成一定规模性,企业在细分市场上都可以实现批量生产和品牌推广,这些条件易于企业形成多品牌发展趋势。
分享成长案例,全面把握市场发展方向,主动迎接产业转型升级机遇,会上除了有关于行业市场发展趋势的解读外,在本次头脑风暴会上公司还特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上海交大高端研修课程特聘教授万钧教授为与会人员带来新时代营销趋势的分享。万钧教授表示,任何管理或者营销方法都是建立在一些特定的关于欲望(人性假设)的基础上。看法决定活法,熟知未必真知。营销的本质是影响人,反映的是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市场本身不能以一种推断去做比较,需要更多的综合利用,所以服务于消费者的企业,不能闭门造车,要把消费者放在心上,在产品设计、制造中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创新的力量正是来源于对这种需求的把握。
关于营销,万教授强调,大健康正在成为全民的认知。心经济时代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将普遍存在更是一种以满足人的情感和精神需求的主流趋势。心经济时代人们以经历、体验、觉悟和信仰的方式消费,商品的使用价值被淡化,而其附加在商品上的文化价值、情感价值及其表征意义越来越重要。同时营销发展的现状告诉我们,产品的生存力绝不是上市的火爆,而是对消费者需求满足的独特性、深刻性,其次是技术的前瞻性。
营销是一系列习惯,需要时间培养。智能化时代,品牌企业在智能化大潮面前也难逃脱厄运,更多新产品、新品牌的加入,吸引消费者注意变得前所未有地困难。一方面消费者选择越来越多,选择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新媒体不断涌现,资讯泛滥,传播成本越来越高,传播效果却急剧下降。没有让人眼睛一亮的创新,根本不可能让消费者注意到你,更无谈竞争。科技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就是购买方拥有越来越多的主权,所以营销一定要创新,转变思路积极寻求产业契合点进行联动。在谈及营销模式创新思维时,万教授认为,终端的市场需求与消费升级是前端制造优化升级的原动力,而追求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将从根本上反哺上游,横向营销探索的是对产品特质及顾客特质广度上的创新;纵向营销更多是对产品价值及市场深度的挖掘。然而,每次横向营销的市场成长,却又需要纵向营销的深耕拓展,两者具有互补性,同时运用这两种营销能产生强大的营销合力。
此次头脑风暴既是总结,也是培训学习,在专家的精彩报告结束后,相继开启了互动问答环节,与会者积极提问,现场气氛十分热烈。透过专家不同的视角、创新性的思维以及对我们所面临的新的市场营销环境和经济发展形势的综合研究分析,为我们下一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对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具有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