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文新 文/摄
如何发现案源,对查办传销大要案件至关重要。重庆工商系统将日常监管和网上巡查相结合,广泛收集案件线索,主动筛查经营活动可疑企业及网站线索,准确确定传销组织、人员、窝点、规模及动态,效果显著,2013年联合公安机关共查处传销案件42件,涉案金额11亿元,没收非法财物224万元,罚款189万元,取缔传销窝点62个,教育遣散传销人员1022人,移送司法机关案件32件,移送人数119人,公安机关刑拘107人。
运用信息平台快速发现案源
重庆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工商系统已建立起了“政府牵头,公安、工商为主,有关部门共同参与配合”的打传工作格局,注重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企业的联动协作,在与公安机关网监等部门的合作中,通过网络远程控制技术,全盘复制拷贝传销网站服务器内所有数据,由公安机关鉴证所提取证据,大大增强了打击能力。
重庆市工商局大胆创新,在全国工商系统中率先建立专门的执法办案情报信息处,专职负责执法情报信息的综合管理,并在全市工商系统构建三级情报网络。依托情报网络机构,结合“电子商务搜索监测中心”的运用,及传销搜索监测关键词库的进一步健全,有效提升了对传销案件线索尤其是网络传销案件线索的发现、分析、研判能力,提高了查处打击的精准度。2013年,该局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合作,共同开发情报信息工作平台,以实现对情报信息包括传销案件信息的主动搜集、智能研判、高效运用三大功能。有效提升对传销案件线索尤其是网络传销案件线索的发现、分析能力,提高打击的精准度。目前,该平台正在试运行过程中。
重庆市工商局根据“网上找线索,网下查模式”的工作方向,加强对网络传销行为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建立了包含近百个词语的关键词库,运用已建立的“电子商务搜索监测中心”实施搜索监测,快速、有效发现网络违法特别是网络传销案源信息。截至目前,搜索监测中心已获得包括网络经营主体、客体和行为的各种有价值信息数据21万余条,发现和查处涉网案件135件。
作为国家工商总局确定的试点单位之一,重庆市工商局认真开展了网络传销监测工作,从全系统抽调10多名办理传销案件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监测分析小组,定期对总局转交的线索进行逐条分析梳理。将分析出来涉嫌传销经营的部分重要线索委托爱思网安技术公司进行网站破解和后台数据分析,尽可能发现传销经营的模式、人员分布等经营情况。截至目前,该局已向国家工商总局报送传销信息类线索641条,传销经营类线索211条,以直销名义变相传销线索54条。
打防结合 标本兼治
在市工商局的精心布置下,各区县工商局勇于创新,按照“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方针,扎实开展打击传销规范直销活动,全方位构建宣传打击传销的良好格局。
云阳县工商局加强巡查监管,构建防控体系,要求各工商所在日常巡查中,加强对企业、社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监管,同时对重点活动场所如酒店等,采取重点宣传、重点布控,提高监管对象的法律观念和防范意识,构建职能部门、社区居委会共同抵制传销的社会体系,保持打击传销的高压态势。
万州区工商分局则构建了“分级+限时+协作+规范”四项处置机制,使打击传销工作责任明确、监管到位、处理迅速。
万州区根据传销活动参与人数,将传销活动分为3个级别的状态等级,建立相应的打击传销处置机制。并且实行限时处置,在获得传销线索后,2个小时内报告打击传销领导小组办公室并通报辖区工商所;辖区工商所接到信息后迅速将情况向当地街道(乡镇)汇报,协调当地派出所、社区居委会组织人员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向当地打击传销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万州区在查案中实行协作处置和规范处置:建立由15个相关部门组成的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特别情况可随时召开全体会议、部分成员会议或部门扩大会议;对涉嫌传销违法犯罪的行为和场所依法采取必要措施,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封存、扣押相关物品;查处传销案件的所有资料、文件必须保持完整无损,装订整齐,不得随意涂改;如遇突发事件或重大案情,及时上报,并妥善处置。
●新闻链接
重庆2013年查处传销大要案三例
一、黄某等人涉嫌明明商传销活动案
该案涉案人员达3000余人,涉案金额达1000余万元,刑拘组织者和骨干分子共计18人,移送检察机关起诉16人,查扣非法财物330.6217万元。北碚区工商分局对骨干分子王某处罚没款共计121.29万元,并对35名上当受骗传销参与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和行政告诫。
二、爱联国际网络传销案
该案涉及山东、河北、甘肃、四川、云南、浙江、辽宁、重庆等全国3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9149人,其中重庆涉案人员达3296人,涉案金额2.02亿元。目前,该案已刑事拘留2人、逮捕9人、取保候审7人,另有3人在逃。
三、卫某传销案
该案对卫某没收非法财物139万元,罚款130万元。
(刘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