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文新 文/摄
重庆市工商局确立“网上找线索,网下查模式”的工作方向,将打击网络传销列入电子商务领域执法办案的重点项目,建成了电子证据采集分析实验室,强化对网络传销的监控手段。同时,加强对网络传销行为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分析比对网络传销与传统传销行为模式的共性和个性,建立了包含近百个词语的关键词库,有针对性地制订了搜索技巧,并运用已建立的“电子商务搜索监测中心”实施搜索监测,提高了打击传销的精度与准度,2012年以来,全市工商系统共排查掌握传销案件线索86条,捣毁传销窝点24个,查处传销行政案件21件,罚没金额4328.884万元,移送公安机关92人。
创新机制
构建三级情报网络
重庆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完善格局,创新机制,是重庆打击传销工作不断实现突破的关键所在。重庆市于2011年成立了由市工商局分管副局长担任组长的“重庆市打击网络传销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领导协调小组”。2012年,通过市工商局的多次汇报和协调,重庆市综合治理委员会将打击传销纳入对区县政府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目标考评范围,大大增强了地方党委政府对打传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了打传工作格局,为打传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机制保障。
重庆市工商局大胆创新,在全国工商系统中率先建立专门的执法办案情报信息处,专职负责执法情报信息的综合管理,并在全市工商系统构建三级情报网络。依托情报机构,结合“电子商务搜索监测中心”的运用,传销搜索监测关键词库的进一步健全,有效提升了对传销案件线索尤其是网络传销案件线索的发现、分析、研判能力,提高了查处打击的精准度。2012年4月,重庆市工商局与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借助其在互联网领域的技术与资源优势,积极构建网络违法行为的“发现机制、矫正机制、预防机制”,为严厉打击网络传销等网络违法经营行为提供了有力武器。
长效监管
创建无传销社区(村)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全市工商系统结合重庆打传工作实际,狠抓两项基础建设,长效监管机制得到了不断的完善。
一是狠抓“无传销社区(村)”创建,营造和谐稳定的基层氛围。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市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的通知》精神,大力推动“无传销社区(村)”创建工作,务求“质”与“量”的新突破,2012年,市工商局新创建“无传销社区(村)”335个。同时,继续充分运用“两委两所”等基层组织的优势,积极完善“四簿”基础档案,大力加强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监督管理,有效实施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核查清理,及时发现、报告和控制传销活动苗头。
二是狠抓打击传销信息库建设,构筑资源共享、数据互通的信息网络。市工商局继续大力推进打传信息系统传销案件、参与传销违法人员等信息的录入建库工作,强培训、重指导、严督察,积极搭建打击传销工作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部门互通、全国共享平台。为确保该信息库录入数据及时、准确、完整,市工商局实行了“谁查办、谁录入”,“谁录入、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对2012年以来的传销案件及参与传销人员信息进行了全面录入、审核、上报。目前,共上报传销案件23件,传销案件主体信息45条,参与传销人员信息314条。
深入宣传
增强防范意识
记者了解到,重庆工商系统高度重视打击传销教育防范工作,2012年以来,各级工商机关开展集中宣传咨询活动1270次,其中走进校园宣传1765次,进入社区宣传278次,派发宣传资料203900份,印制、张贴宣传画33386张,悬挂横幅945幅,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宣传、报导反传销知识和公益广告2884次,发布警示提示854次。向退休老年人和青少年学生等重点群体发送打击传销的公益短信125万余条。
为切实提高宣传活动的有效性,市工商局加大了与媒体的合作力度,主动邀请《中国消费者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采访报道工商系统查办的传销大要案件,并在市工商局公众信息网开设打传知识专栏,介绍辨别防范传销有关知识、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提供直销企业及其在渝分支机构名单以备群众查询,还公布了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方便群众投诉和举报。另外,组织各区县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其中璧山工商局联合毗邻的江津、永川、合川等7区县工商、公安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共同在璧山县大成广场组织开展了主题为“珍爱家庭 远离传销”的大型宣传活动,共张贴宣传画200张、散发宣传资料10000份,向11个村社、5所学校颁发了“珍爱家庭、远离传销”宣传举报牌匾。渝北区工商分局邀请安利等直销企业共同走进社区,结合无传销社区创建工作,大力宣传党和政府打击传销的坚定立场、法律法规,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和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