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休闲 » 文化观察 >> 正文

文化观察

展览不关乎展外之意
江苏消费网 (2018-01-30) 来源:美术报
阅读:

  当下,全球各种各样的双年展、三年展屡见不鲜,单就在国内: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南京、成都、西宁等城市已有大大小小10多个双年展、三年展,甚至好多三线城市也陆续争相办起了双年展。当然还包含了各式各样的文献展、主题展、回顾展、联展、个展等。在名目繁多、乱象充斥的艺术展中,我们必须搞清楚,什么才是好的艺术展。

  相关数据表明,现在世界各地近300多个双年展、三年展、四年展等活动。似乎看起来诸多艺术展的现象不一定存在太多问题,但笔者仍对未来几年大多数展览的前景保持怀疑,因为优秀的展览举办频率越低,才可以有利于准备时间的充分,才可以更好地与主办城市结合。

  而在名目繁多的展览主题中,知名成功的艺术家轮流在各展览空间出现,小艺术家急于出名卖画,精心模仿着市场追捧的图像。去年很多双年展表面上看欣欣向荣,然而,种种乱象也伴随而来。完成文化项目的专项费用及资本逐利的本性让展览的生产环节,公益性成为幌子,学术性、实验性缺失,诸多展览华丽的外表背后隐藏着政治和商业目的。现在许多部门做展,展外之意日渐增多。与此同时,展览的操作成本却在降低,一个展览只要如期开幕,它就成立了,而学术诉求等展览的功能性逐渐沉没。近几年,艺术市场在中国形成巨大的产业链,融资、选艺术家、购买、沉淀、做展、宣传、出货、回笼资金,每一个环节都互相支撑。这些问题的出现,实际也在考验策展人,如何在一场展览中有效地利用资源、在展览中嵌入作品,让合作方、观众、艺术家几方满意,的确是一个牵涉多方利益的问题。

  策展人作为舶来概念,自上世纪90年代出现在中国艺术史中,成为中国艺术圈最活跃的群体。但是真正的策展人必须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想、作品形态,也有义务对整个艺术市场做出前瞻性的判断。而国内策展人现状则名不副实,很多不具有学术品质,不具有独立批评意识的人都可以以策展人身份出现,因而各种莫名的展览丛生。以至于策一场展览的目的以及展览怎样才可以获取影响,变得模糊。尽管有一些相对年轻甚至海归的策展人助阵,但在整个展览中的诸多方面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真正的独立策展人应首先强调展览的学术价值,以树立学术权威,并给市场提供判断标准。

  作为从欧美借鉴过来的一种展览形式,双年展也好,三年展也罢,对我们艺术的发展和推动自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诸多的艺术双年展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下功夫,甚至半年都可以做出一个在外行看起来像模像样的一个展览,但究其实质,却失去了双年展本身的学术主旨,而沦为类似“文化庙会”的产物。

  对于艺术双年展、三年展甚至是五年展,准备时间虽有不同,但都应是有充分准备且具有明确学术态度的展览,为了应对展览而衍生的展览绝不能提倡。虽然展览可以使作品短期内面世,但展览本身要展出的应该是优秀艺术家的艺术成就,一切为了迎合形势需要和市场需求的展览行为所得到的名声或者利益都是短暂的,最终影响的还是艺术本身,必然导致艺术创作和艺术发展的虚假繁荣。

  (作者:杨大伟  为浙江传媒学院教授)

编辑:白杨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