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休闲 » 文体要闻 >> 正文

文体要闻

老城区的文化创新实践
江苏消费网 (2017-10-20) 来源:中国文化报
阅读: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义勇军进行曲》激昂的旋律历久弥新,但鲜有人知道它诞生于现今上海市杨浦区荆州路上。1935年5月24日,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主题歌的《风云儿女》首映,拍摄这部影片的电通影业公司就坐落于荆州路。

  杨浦区是上海的老城区,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场所、丰富的文化遗产、多样的民俗活动,无不展示着这里的深厚历史传统。如何让历史文脉延续和传承发展?杨浦区用老城区的文化创新实践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杨浦区荆州路上的国歌纪念广场和国歌展示馆承担着国歌宣教的重要责任。国歌展示馆的宣讲品牌活动,如“国歌故事进课堂”有一个固定流程:讲解员在正式宣讲之前和结束之后,都会请观众起立齐唱国歌。“我们在多次国歌宣讲活动中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宣讲前唱国歌时有些观众感情不会太投入。然而,当活动结束之后再次齐唱国歌,观众的神情庄重了、歌声嘹亮了、感情也更投入了。”一名讲解员表示,每次见到这一幕,欣慰之情油然而生,“能让观众发自内心地感悟国歌精神,激发爱国情怀,正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一名五年级小学生在参观后说:“国歌诞生的历史让我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故事,我懂得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的含义。”通过国歌宣教活动,更多年轻人深刻理解了《义勇军进行曲》背后的中国近现代史,对新中国的成立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一些热心观众还成了这里的长期志愿者。

  “远亲不如近邻”,老辈人应该还记得上海弄堂里前门对后窗的市井生活。邻居间相互帮忙,孩子们一起玩耍,弄堂不仅成为一种独具上海特色的居住环境,也形成了海派气息浓郁的“弄堂文化”。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保留传统弄堂文化美好的一面,是文化工作者的愿景和责任。杨浦区结合自身实际,于2016年创办了首届睦邻文化节,不仅传承了邻里相助的传统美德,更创新性地与非遗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相融合,在助力维持和睦邻里关系的同时,还推进睦邻家园文化配送,把优质文化资源送到百姓家门口。

  2016年首届睦邻节恰逢端午佳节和“文化遗产日”,杨浦区文化馆、区非遗分中心精心打造了一台具有海派特色和区域特点的非遗项目专场展演。家住上海国际时尚中心附近的黄阿姨是睦邻节的忠实粉丝,她带着孙子和邻家孩子一起来感受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现在小孩子接触外来文化较多,需要更多机会接触本土文化。”黄阿姨说。2017年第二届睦邻文化节,杨浦区把“中国传统文化”定为主题,古琴、歙砚、书画、茶道、香道等优秀传统文化展示项目纷纷登场,糖画、龙凤字、棕编、风车、香囊、吹糖人等民俗展示令人目不暇接。

  除了睦邻文化节,杨浦区很多文化活动将非遗作为主角。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杨浦区拥有非遗项目32项,其中包括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市级项目7项和区级项目22项。这些项目不仅传承了杨浦优秀传统文化,更成为这一老城区进行文化创新的不竭资源。

  2017上海书展杨浦区主宾日当天,一个不到5平方米的展区人头攒动,被观众团团围住的正是杨浦区市级非遗项目“上海花样经”传承人郑树林。只见他下剪如飞,不用任何草稿,从手中剪出的各种动物栩栩如生。“无论什么类型的文化活动,非遗项目总能吸粉无数。有时候观众是为一场演出而来的,可入场前被场外的非遗项目体验‘拴住了脚’,非要上前看一眼,聊两句。”杨浦区文化局工作人员说。

  非遗展示是吸引市民的第一步,让非遗项目成为市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非遗工作的下一步。“十三五”期间,杨浦区文化局大力实施建设都市非遗工艺坊计划。都市非遗工艺坊是一个集观摩、学习、购买于一身的“非遗之家”:不仅为入驻的非遗项目提供作品展示空间和销售场所,还邀请各个项目的非遗传承人为市民开设课堂、教授技艺。目前,正在探索的非遗项目包括上海花样经、布艺画、麦秆画等,今后香囊制作、立体纸艺、京剧脸谱制作、风筝制作、棕榈叶编织等非遗项目也将陆续纳入其中。

  杨浦是中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20世纪初,苏北移民约占杨浦总人口的90%,外来文化和本地文化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杨浦传统文化习俗。原流行于苏北的“唱凤凰”“送麒麟”“踩高跷”等新年风俗与上海的庙会活动相融合,并固定于元宵节进行,形成了杨浦地区的“元宵行街会”。自2005年起,由四平路街道办事处牵头,独具特色的闹元宵行街会活动开始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12届,并于2015年成为上海市级非遗项目。经过10余年的发展,“元宵行街会”活动从单独的灯会行街,发展为辐射杨浦乃至周边地区的都市民俗节庆盛会,以及全市民俗文化团队、非遗项目展示的大舞台;每年组织的花车巡游、踩高跷、舞龙舞狮等特色行街活动,以及巧妙有趣的灯谜、弄堂九子游戏和包汤团、滑稽戏、江南丝竹等传统节目,展示了一幅立体、动态的闹元宵民俗文化画卷。

  这种举办多年的传统文化活动在杨浦区还有很多,使这些活动在传承基础上办出新意,是杨浦区一直探索的方向。2017年春节前夕,杨浦区文化局在区域春节特色文化活动基础上,整合文化资源,用重点文化活动引领全区,推动迎新春、写春联活动进机关、进园区、进军营、进楼宇、进社区、进校区。据统计,2017杨浦区迎新春送春联系列活动共送出春联1000余副,参与近2000人次,社区居民和消防官兵等收到了春联与节日祝福。参与活动的书法家们还指导来自非洲和东南亚9个国家的30多位留学生学写春联,大家在一笔一画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杨浦这个老城区的宝贵财富。盘活这些资源,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是杨浦区面临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杨浦区文化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杨浦“三区一基地”建设中心工作,走出了一条区域特色文化发展之路。“十三五”期间,杨浦区致力于建成更高品质的国际文化大都市中心城区,构建“一带、两圈、一廊、多点”文化空间布局,使全区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文化氛围更加浓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历史文化传承更加生动、文化市场更加繁荣、文化产业更加发达,努力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创意文化引领区。

编辑:白杨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