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藏有一方粮印,看上去很有年代,其为长方形,长33厘米,宽16厘米,厚2厘米,阴刻有“利民”二字,做工非常精细,刨面光滑平整,“利民”二字纹络很深,楷书遒劲有力,笔画粗细匀称,如若用手指顺着笔画摸下去,会给人一种平滑的质感。粮印的背面中间钉了一根小方木棍,作为手柄,便于压盖时向下用力。由于年代久远,粮印边缘有些磨损,斑驳不堪,失去光泽。
粮印,也叫粮封,是用来封盖粮仓、粮堆的一种特制印版,过去储存或临时堆放的粮食表面都加盖有粮印以防偷盗。粮印材质一般为松木、枣木等,印文有雕刻家族姓氏的,还有雕刻吉祥文字的,也有雕刻成各种吉祥图案、花草纹饰的,大多为阴刻。一方完整的粮印,除了正面的文字、图案纹饰外,背面中间还有一个穿孔,以便悬挂、携带。
据文献记载,明清时期,官仓一般用木板隔成方形的粮食囤,商号一般用芦苇席编织成圆形的粮食囤。当每囤粮食装满后,都要由2至3名保管人员在粮食表面压盖刻制好的粮印,确认这囤粮食已经封存。这2至3名保管人员所持的粮印图案各不相同,到了开仓用粮时,盖印人必须同时到场,各自检验所压盖的印模,看看是否完整,以此来确保粮食数量无误。(李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