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赛道。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宋峤 摄
春日和煦的阳光洒在南京江宁美丽乡村的赛道上,来自各个地方的8000多名跑友在此相聚,用双脚丈量城市生活,在青山绿水、桃红柳绿中奔跑,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与快乐的微笑。迷人的美丽乡村与伟大的马拉松精神首度交融,成就了一次体育+文化+旅游的美好体验。这是本周日由江宁区政府主办,江宁区体育局承办,江苏健和、北京行知公司执行的江宁春牛首国际马拉松赛留给人们的美好画面。“宁马”带来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记者深入采访,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数字,与您一同感受“最美马拉松”背后的故事。
1张温馨“提示卡”
“我参加过全国近60个马拉松,但这是第一次在入住酒店时收到温馨提示卡,感觉特别贴心。”山东济南的马拉松跑友赵喜明第一次来南京,住在江宁翠屏山宾馆。在这里,他收到了江宁春牛首国际马拉松组委会精心设计的一张“温馨提示卡”,卡片上提供了班车接驳时间、返程时间等赛事信息,这让赵喜明初来南京的忐忑一扫而空。
江宁区旅游局副局长王华主要负责酒店的推荐工作,此次他们共向马拉松参赛选手推荐了19家高、中、低档酒店供选择,江宁马拉松比赛的创新之处在于每家推荐酒店里面都设有比赛工作组、服务处,服务范围包括安保、食药监、卫生医疗、志愿者以及交通服务等,其中交通服务这在全国各地的马拉松赛事中也是首创,推荐酒店内的工作组、服务处会根据入住的选手人数,安排大巴接驳,直接将选手送到比赛现场,非常的便捷。
“区领导要求我们做好‘落实、落小、落细’服务,也是因为有这样的服务理念,整场比赛下来,我们没有接到一起跑友的投诉。”王华说。
39个部门“现场办公”
“已经好多天没有好好睡一觉了。”这是江宁区体育局办公室主任张江华的最大感受,他所在的位置是后勤保障。位于正方中路江宁春牛首国际马拉松的出发点,这里有一个由江宁区39个部门组建起来的办事机构,20多天前,他们便被抽调到比赛地点现场办公,保障范围涵盖后勤服务、安全保障、场地器材、宣传推广等多个方面。
张江华表示,江宁国际马拉松,不仅要展示马拉松比赛本身,也要通过体育+文化+旅游来展示江宁的美丽乡村,现在全国各地都在举办马拉松赛事,江宁马拉松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要给这些跑友跟观众特别的印象。在赛道的选择上,有别于其他城市的马拉松,此次江宁马拉松特地选择了田园赛道,首先田园赛道不同于城市赛道,对城市的交通以及居民的生活影响较小,也便于整个赛事的运行和管理,而且还能够全面展示江宁的美丽乡村。
70分钟“万人接驳”
“一大早赶到正方中路地铁站时,看到人山人海的跑友和观众,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东山客运公司管理部部长熊学智当天的任务就是将这些参赛选手和观众接驳到据此1公里远的比赛起点。在赛前,组委会就已经通过媒体发出温馨提示,希望运动员和观众低碳出行。这时候就是考验公共运输的时候了。
周日早上6点20分,熊学智便开始调派车辆,组织运输,到7点30分的时候,将陆续坐地铁赶到的参赛选手跟群众顺利运达现场,接驳人数近万人,仅有200人左右选择步行前往比赛地点。为了保障赛事安全、顺畅有序,江宁区还投入了2000余名安保警力,科学设置了封控区。沿线还设置了医疗站、点43个,赛道沿途每5公里就有一个固定医疗站,每1公里有1个医疗点,共110名医生、85名护士严阵以待,并配备18辆救护车分布在赛道全程。
“这是一场全民运动狂欢节,但更希望是一场十分安全的马拉松,保障每一个人的健身安全。”在此次马拉松赛事中负责医疗保障的江宁区卫计局医政科科长李民进告诉记者,这次医疗卫生保障人员都是各个医疗机构及医院抽选的骨干力量。“我当天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医护人员中,有一位怀孕的护士挺着大肚子,不顾阳光的照射,一直坚守在赛场一线。我当时就想说让她休息一会儿,因为中午那阵子的太阳还是很厉害的,但她坚持不愿意休息,让现场同事和运动员都很感动。”
900名志愿者“小马达”
据了解,本次比赛有900多名“小马达”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服务。“小马达”是谁?与南京青奥会志愿者的爱称“小青柠”一样,本次江宁春牛首国际马拉松赛的志愿者又叫“小马达”,江宁团区委书记丁雪告诉记者,这个名字几乎是迅速获得了大家一致的认可。在乐跑终点现场,有4000多名运动员涌入,志愿者们手拉手铸成人墙,维持现场秩序,并一遍又一遍重复着“辛苦了,请到这边取赛后补给”。
记者发现,本次马拉松赛3.5km和37.5km的补给站是几乎重合的。因此,这两个补给站是开始最早、结束最晚工作量最大的小组,但“小马达们”没有任何抱怨。虽然没有帐篷的遮挡,大家仍坚持为运动员提供服务、加油鼓劲。其间有选手在37.5km补给站出现腿抽筋的情况,一位女同学赶紧搬来了椅子,一旁的男同学也上前为这位选手按摩腿部肌肉,缓解了选手抽筋状况。选手离开之时竖起了大拇指:“好样的!”
丁雪也参加过南京青奥会的志愿工作,丁雪告诉记者,本次志愿者的管理团队成员,几乎都经历过青奥志愿服务,在志愿者的招募、培训、配岗、管理等环节中全面借鉴了青奥经验。“青奥遗产中最深的影响是志愿服务精神的传承,青年一代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高涨,接力了青奥志愿者们积极奉献、无私帮助的精神。本次赛事招募志愿者公告发布后,报名人数达到了3000人。”
2000个小黄瓜
和3000斤西瓜
“小黄瓜准备了2000个,吃了800个,西瓜准备了3000斤,都吃完了。”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本次马拉松比赛赛道沿线,分布着许多特色的补给站及景观小品,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横溪西瓜“加油站”和谷里小黄瓜“接力棒”。在西瓜“加油站”,站点两侧的挡板被装饰成西瓜的横截面,站点顶部则覆盖着绿色的藤蔓,上面挂满了拳头大小的“西瓜”。一块块红彤彤的西瓜端上桌,立即受到众多跑友的欢迎。不少运动员脚下步伐未停,一边小跑步前进,一边拿起切好的西瓜品尝。
江宁马拉松引来众多参赛者以及观众,对本次比赛半程马拉松终点朱门社区羊糕制作者贾德龙来说是件好事,这一天他忙得不亦乐乎。“这几天游客络绎不绝,生意比平时好几倍。”贾德龙将冷却的汤料倒入羊糕模子等待风干,笑呵呵地表示。“慢走啊,下次再来!”黄龙岘四海酒家农家乐老板王波笑着送走了客人。
“吃吃地道的南京饭,品品生态农家菜。这次马拉松,不虚此行。”比赛当天结束后,在全程马拉松经过地——黄龙岘采访时,盐城马拉松爱好者张鹏正带着妻子和3岁的女儿在农家乐吃饭。
记者了解到,当天比赛结束,在乐跑终点大塘金、半马终点朱门人家、全马途中的黄龙岘,农家乐基本都被运动员和游客挤爆。“我们前几天就备足菜品、加配人手、保证让国内外选手们忘不了江宁的味道。”一位农家乐小老板笑着表示。记者 成岗 端木 黄欢
【晨报点评】
首届春牛首国际马拉松
江宁收获了什么?
马拉松让我们有机会可以用脚步去丈量这个城市,感受城市的变化。从2014年的51场到2015年的130多场,再到2016年预计的200场,中国的城市马拉松如火如荼。星期天,除了江宁国际马拉松外,还有武汉马拉松等多项马拉松赛事举行。江宁还要不要办马拉松?50多天前,在江宁国际马拉松比赛前,曾有人有过这样的疑问。
比赛后,一切疑问都烟消云散,本次赛事“未赛先火”,先是“最美马拉松赛道”引发网友关注,8000多名网友蜂拥报名远超当初设计,比赛当天美丽乡村农家乐爆满、微信朋友圈被“宋仲基”等马拉松趣闻刷屏,正如央视名嘴韩乔生所言,江宁春牛首国际马拉松奔跑在“山水田园”,是中国最有特色的马拉松赛事。一场赛事近万人参与,几万人围观,通过朋友圈转发,媒体的报道、产生了巨大营销效应,通过赛事成功塑造了个性魅力的“江宁新名片”。
与美国每年千余场路跑赛事相比,中国的马拉松等路跑赛事在巨大人口基数的衬托下,反而显得微不足道。马拉松赛事火热,但仍不能满足跑友的需求,江宁马拉松参赛选手比原计划增加2000名就是明证。此外,像波士顿、东京、北京、上海等优质马拉松赛事更是稀缺。其实,马拉松要和城市不同特质结合在一起寻找定位、谋求发展。不是所有赛事都必须高大全,“小而特”也会别样美丽。
大塘金香草谷、晏湖、朱门人家、黄龙岘……42.195公里赛道,囊括了江宁美丽乡村西部旅游生态长廊,穿过飘逸茶香的千亩茶园,饱览一幅幅美丽乡村山水风光。首次举办江宁国际马拉松赛的江宁在线路设计上充分展现江宁的田园美景、美丽乡村以及生态环保与经济建设的“相得益彰”。
数万人同一天涌入美丽乡村,不仅是一次难得的旅游营销机会,更是对江宁区政府办赛、管理能力的大考。此次大考,江宁交出的答卷堪称“完美”, “完美”背后,是江宁城市品质和服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从1张小小的温馨卡、39个部门联合办公的组委会、各部门桌面推演解决盲点、赛前联调联试、赛时各部门联动……这一切都源于江宁拥有一份沉甸甸的“青奥遗产”,2013年亚青会、2014年青奥会、江宁承办了足球、手球、射击、射箭等相关赛事,积累了国际、国内办赛经验。
最后说个温暖的故事,在“春牛首”江宁国际马拉松赛举办期间,上午7点,现年92岁高龄的江宁横溪街道西阳社区居民张桂兰,早早烧好几壶开水,提到路边,用自家炒制的新茶泡好凉好,一方面“招揽”现场前来工作的志愿者饮用,一方面用一次性杯子倒好为过路运动员补给“加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对8000多名跑者,900多名志愿者,上万名观众以及张桂兰奶奶来说,他们用发自肺腑的笑容告诉我们,江宁春牛首国际马拉松,就是他们心中的“美好生活”。记者 成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