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休闲 » 文化观察 >> 正文

文化观察

长三角书市6月将“告别” 8090后的南京记忆或成历史
江苏消费网 (2016-04-07) 来源:现代快报
阅读:

  现代快报4月6日南京电(记者 郝多)3月底,微博上就有消息,称华东地区最大的出版物市场——长三角出版物市场要就此告别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特别是伴随着军人俱乐部书市长大的80后,90后更加伤感,“那真是个好地方,能在里面待一天。”不少网友都表示,上学时,几乎所有的书籍都是在那里购买的,因为价格便宜,连老师都会点名,让大家去那里买书。也正因为如此,在很多人心里,那里俨然成为了山西路的地标建筑,有网友不无遗憾地留言:“没了军人俱乐部书市还是山西路吗?”

  【探访】

  店家边开网店边卖书,有店家已经不进货了

  其实,从前年开始,长三角出版物市场的人气就不是很旺,告别消息一出,书市里更是冷清不已。

  昨天中午,工作日加上下雨,整个市场里十分冷清,推开厚重的棉帘,扑面而来的是熟悉的书香,但十多年前人头攒动的景象则一去不复返。

  除了一楼零零星星的还有五六位前来买书的市民,二楼三楼几乎可以说是空无一人,有的店面连店家都不在了。

  现代快报记者在市场里转了转,不少商户都在“清仓大甩卖”,原价88的书现价19,还有整套的明清小说,原价要1760元,现在特价260元。“我们现在都不进货了,6月就搬了。”老板边玩手机边说。

  还有一些店家,电脑屏幕上闪着不断跳出的旺旺消息息,而堆在一边的书籍里都夹着快递单,“实体店网店一起做唉,不然没饭吃。”老板一边忙着回复淘宝买家的消息,一边无奈地说,而对于店里偶尔光顾的零散顾客,他也没功夫“招呼”,似乎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淘宝小店里。

  再往里走,一些书店已经“关门走人”了,拉链门紧紧锁上,书架上也空空如也,“很正常,没得赚了,书市也快关了,干脆先走吧。”隔壁的商户老板解释。

  

 

  【回忆】

  卖家:门一开,书就被抢光

  如果说很多南京市民对长三角出版物市场很有感情,那么驻扎在书市里长达20多年的店家,则更加舍不得这里。

  近50岁的薛女士是第一批入住这里的书商,“80年代末90年代初吧,这里还是毛坯房,刚开始只有十几家店。”薛女士说,即使是那会儿,书市都非常红火,“那时我们都不做零售的,就做华东三省的批发,如果要零卖,全部是原价,不打折。”

  薛女士记得,当年莫言贾平凹的《丰乳肥臀》卖得特别火,“书一来,门一开,批发商就全部抢光,抢不到的就守在门口等。”薛女士回忆,那时他们的收入远高于其他行业,“天天下馆子,唱卡拉OK,花钱如流水。”

  这样的好日子,一直持续到差不多2006年左右。薛女士认为,书市的下坡除了大家公认的网络冲击外,安徽,苏州等批发市场的建立,也是因素之一,“早年华东三省都是到我们这里来批发,后来人家就不需要你了。”

  而对于网络冲击,薛女士也很无奈,“刚开始网店还从我们这里进货,后来连网店也卖不下去了,看纸质书的越来越少。”

  当然,也有一些人,甚至不乏一些年轻人,坚持购买纸质书阅读,“有很多来买书的,我是看着他们长大的,从小学,一直到工作,都在我这里买书,不少人,我们后来都成了朋友。”说起来,薛女士很感动,“可以这么说,只要是和书相关,他们立刻就来找我,有的出国了,一回国就来买书。”尽管不少人都从纸质书转战电子书,但依然有人喜欢书店的氛围,喜欢纸质书的那种清香和质感。

  薛女士说,算一算,她在长三角卖书也有20多年了,“整个青春都耗在这儿了,怎么会没有感情?”

  

 

  读者:价格便宜,几乎所有的书都是在那买的

  3月下旬,长三角要搬离的消息爆出后,不少网友都有些伤感,4月5日晚间,南京发布在微博发起了投票,“我们在这里淘好书、买教辅材料,见证它从露天大棚,变成楼房……二十多年了,由于房租到期,而新址又未确定,这个书籍市场很可能就此告别我们。你希望它留下吗?”近300网友参与投票,93%的网友希望“留下”。

  除了投票,不少市民都忍不住留言,写下自己儿时的记忆,“上次去还是很多年前,印象中买的书还是《中国不高兴》……”“那时候下课了,几个小伙伴结伴同行的目的地就是军人俱乐部的借书大棚。”“当年去军俱租书的时候还是棚子没有房子呢,一晃二十几年了……”在不少网友看来,长三角出版物市场伴随着一代代南京人的成长,网友“牧城小厮”直接留下五个字:青春的地标。

  27岁的夏先生说,小学时的教辅材料几乎都是在长三角买的,“记得是七折或者八折,反正很便宜。”虽然家住城东,但只要路过山西路,妈妈都会带他去军人俱乐部转一圈,看看有什么书可以买,《今天我是升旗手》《草房子》这些名著,都是在那里购买的。

  30岁的张女士说,上了中学后,几个同学经常会结伴去那里买小说,买杂志,有时候文具也会顺便在那里买了,“记得旁边还有一个溜冰场,买完书还会去溜一会儿。”

  80后顾先生回忆,因为学习摄影,需要购买很多光碟和摄影教材,价格都不便宜,“印象中,长三角卖这种工具书更便宜,差不多有五折,反正特别划算,所以总是往那儿跑。”

  

 

  【未来】

  6月正式搬离,正在寻找新地址

  正因为长三角承载着太多南京人的记忆,所以大家在怀念的同时,问的最多的就是,搬去哪?我们以后还可以去哪里买打折书?

  而对于长三角的商户来说,如果书市没有了,他们又会何去何从?

  “不知道,失业吧。”有老板坦言,“我们一把年纪,又不会弄电脑,那就干脆退休算了。”

  “反正不会自己去找小门面的。”薛女士说,如果可以,大家早就去各自开小店了,根本不需要等到现在。“现在的书市一定要抱团,一定要形成这样一个整体,否则根本没法生存。外面的房租年年涨,你不租有的是人租,根本没法做,到头来就是白忙一场。”薛女士说,他们的房租虽然也调整过,但价格一直比较低,“月租金差不多100多元一平。”

  至于网店,薛女士也直摇手,“太局限了,而且累死,24小时都要有人盯着,不如不做了。”

  “书市还是要存在的,我们正在努力找地方。”南京市民营书业联合会马会长说,他也是长三角的商户之一,“上个月接到通知,说6月下旬就要我们搬离,时间还是挺仓促的。”

  但为了长三角80多家商户的生存,这些天,马会长和一些商户代表,一直在找地方,“江南江北河西都看了,还没找到合适的。”马会长坦言,地方并不算好找,不仅要有四五千平方米的面积,房屋还要有足够的承重,此外,交通要便捷,尤其是运输书籍时,要有足够的地方够货车出入,另外租金也希望可以低廉一些。

  不过,马会长表示,他们会尽最大努力找地方,争取不让长三角出版物市场消失。

编辑:刘军 朱静怡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