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在文化强省的征程中,我省脚步铿锵、亮点频现、硕果累累。在这一年里,哪些文化事件和文化现象是最有影响、最值得关注的?本报盘点出我省2015年文化新闻的TOP10,并用记者手记的方式,回顾这些新闻的发生背景以及对江苏文化发展带来的影响——
1.江苏确立“三强两高”文化强省建设新目标
6月9日,省委、省政府召开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工作会议,出台了《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意见》,提出了江苏文化强省建设“三强两高”新目标。“三强”是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两高”是努力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
【记者手记】 1996年至今,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主席章剑华先后5次参加了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建设的专题会议,采访中,他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从建设文化大省到建设文化强省,从“三强”、“新三强”到“三强两高”,体现了我省文化建设的阶段性、延续性、创新性和引领性,文化建设的目标在不断调整提升,内涵更加丰富,路径更加明确。而在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德海看来,“两高”的提法是个创新,体现了思想的高度和价值的高度,如果说“三强”是文化的内涵建设,“两高”就是文化的思想内核建设,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心骨地位,体现的是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围绕新目标,《意见》强调在科学理论武装、核心价值引领、文化传承创新、文艺创作生产、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实力、文化对外开放、文化人才优势等8个方面有显著提高,其中共有30项任务。今年尤其大力度推进江苏新型智库建设,江苏紫金传媒智库、东南大学“道德发展智库”等一批高端智库挂牌成立。徐宁
2.《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入选联合国世界记忆遗产
当地时间10月9日晚,总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2015年最新入选《世界记忆名录》项目名单。在新增47个项目中,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榜上有名。8年申遗路尘埃落定。
【记者手记】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条线16年,目睹这段历史的传播维度在纵深与广度的不断推进。
最想说的是南京这段历史和世界的关系。
首先,我想说,南京大屠杀历史是全人类的黑暗史。1937年12月13日起,日军在南京进行了40多天屠杀,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同胞惨遭杀戮。这段历史,绝不仅是一城之恸、一国之殇,更是人类文明的黑暗。南京大屠杀事件申遗成功,至此,二战史上三大人类惨案的相关历史全部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其次,我想说,世界对于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知晓还有待进一步传播。事实上,目前在西方世界的普通民众,对于二战时期的欧洲国家造成的创伤了解颇多,但对亚洲战场尤其是中国民众遭受的生灵涂炭知之甚少。美国新泽西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会长曹赞文博士就说,他们维护史实会近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让西方世界和全世界更多知晓。
最后,我想说,即便在最黑暗的日子里,不分国界的人性光辉从未远离,当年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发生时,拉贝,辛德贝格,约翰·马吉,魏特琳,这些外国人的名字都该被记住。而今也不断有人为让世界了解这段历史而作为,包括有良知的日本人松冈环女士,还有不得不提的华裔张纯如,她用一本《南京大屠杀》,打破了西方社会对南京大屠杀长达60年的沉默。她用短暂一生说明,个体的力量并不微乎其微,也许最终导致冰山融化。沈峥嵘
3.2014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达5%
今年2月,省有关部门发布消息,2014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达5%,提前一年实现我省“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文化产业的目标。
【记者手记】在我省《“十二五”规划》和文化强省建设的各项指标中,关于文化产业有一个硬指标,那就是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为我省再造一架绿色发展的新引擎,成为江苏经济的支柱产业。
5年规划4年完成,江苏文化产业建设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这是江苏转型发展的新成果。省委省政府围绕文化强省建设进行了一系列布局,形成管理型与扶持型相统一的政策体系,例如2010年在全国率先设立紫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扶持高科技型文化产业项目和新兴文化产业项目,在首期20亿元基础上,第二期20亿元也开始投放。近10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实现爆发式增长,集约式发展。
融合发展是江苏文化产业一大特点,创意与科技双轮驱动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无锡雪浪初轧钢铁厂蝶变成中国一流的数字电影产业园,集合了世界一流的后期制作企业;常州“无中生有”造出恐龙园,雄心勃勃地推出高科技“恐龙复活计
划”;高淳陶瓷用科技改良传统工艺,烧制出APEC会议用瓷。嫁接金融,为文化产业注入澎湃动力,2013年成立的南京文化金融中心设立文化银行、小贷公司、天使基金和信用保险,创造了文化金融的“南京模式”;在无锡,股东信用、版权抵押都可用于贷款;在常州,政府出资设立风险补偿基金,3家保险公司组成“保险共同体”,扶持成长型文化企业……各类文化金融创新产品在全省各地开花结果。
近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年增幅始终保持在20%以上,而新兴产业则高达近40%,成为江苏经济最抢眼的增长极。王宏伟
4.江苏出台新时期首个戏曲专门文件
12月18日,全省戏曲工作座谈会上,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我省新时期首个戏曲专门文件《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多管齐下,推动江苏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
【记者手记】这个《意见》是在对我省戏曲发展现状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推出的,有思想的高度,也有专业的眼光;有问题意识,也有解决路径;有宏观,也有微观。有的方矢,针对性强。《意见》特别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将大力支持京剧、昆曲等全国性剧种,扶持锡剧、扬剧、淮剧、苏剧、淮海戏、滑稽戏、柳琴戏、梆子戏等地方活跃剧种,抢救丹剧、通剧、山歌剧、淮红戏、丁丁腔等相对弱势剧种,推动江苏戏曲从“高原”迈向“高峰”。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新时期我省首个戏曲专门文件,对于院团改革,《意见》没有简单粗暴一刀切,而是鼓励“一剧种一方针”“一院团一政策”的机制设计与考核办法,解决各剧种、各院团的个性化问题。在鼓励院团走市场的同时,此次《意见》从剧本创作、人才培养、观众培育等多方面予以政策、资金的大力度支持与保障,鼓励院团出人出戏、打造经典。
从记者视角来看,这次《意见》可谓干货十足。作品是戏曲院团的立身之本,我省将在江苏紫金文化艺术基金中设立戏曲专项资金,不断加大对戏曲创作的扶持力度,确保每年推出10部优秀原创戏曲剧本和10台优秀戏曲剧目;戏曲发展,人才是关键。我省将通过实施“名家传戏——戏曲名家收徒传艺”计划,每年选送20名优秀青年戏曲演艺人才到高等院校进修深造等措施推进人才建设,让江苏戏曲代际相承;为让文化惠民更精准到位,我省将通过发放文化惠民卡等方式,做到政府按需购买,让民众获得满意的戏曲公共文化服务。董晨
5.苏童《黄雀记》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8月16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揭晓,我省著名作家、省作协副主席苏童的长篇小说《黄雀记》榜上有名。
【记者手记】 2011年,毕飞宇以《推拿》实现江苏在茅奖上零的突破,而苏童以《黄雀记》再获殊荣,又一次显示了文学苏军的强大实力。长期以来,文学界认为,江苏作家以中短篇创作见长,而连续两届荣获茅盾文学奖,充分说明了江苏作家同样可以在长篇创作中取得佳绩。
《黄雀记》2013年8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以一桩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青少年强奸案为背景,通过三个当事人的视角,写他们的成长和遭际,反映时代的局限与世态炎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苏童回顾了自己的创作缘起,那还是上世纪80年代,他在家乡听到的一桩青少年强奸案。由于社会、时代、人性等各种原因,强奸案的当事人走上了一条让人唏嘘的人生轨迹。翻开《黄雀记》,苏童从容叙述了一个时代生活的惶惑、脆弱和逼仄。同时,对转型时期的社会乱象、个体窘境以及国民精神紊乱的特征及荒诞,进行了深刻的解析和细腻的描摹。
苏童说,创作《黄雀记》是为了“还债”,那个虚构的香椿树街让苏童永远无法释怀,残酷的青春,扭曲的时代,曾经让多少人的人生充满了宿命般的阴郁色调。在小说的结尾,丢失了魂灵的保润祖父与仙女在逃命中生下的孩子最终巧合般地相遇,这既是作家对整个世俗世界的反讽,也是对新生命力量的礼赞,反映出了苏童对于特定时代与转型期社会的人文关怀。贾梦雨
6.文物保护先行南京地铁5号线修改规划
11月17日,国家文物局要求南京地铁五号线修改选线规划,一个月后,南京市文物局重新上报修改后的方案,南京地铁建设首次实现文物保护先行。
【记者手记】南京地铁建成和在建的线路共有6条,规划中的线路多达10余条,此前在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下建地铁,都是先施工再文保,工程中遇到文物再处理,但地铁5号线头一次实现了先文物审批再开工建设,这是南京文化遗产保护的一大进步。
地铁5号线全长37.4公里,贯穿江宁与南京主城区,沿线涉及南京明城墙、朝天宫、国民政府最高法院旧址等22处各级不可移动文物,以及6片地下文物保护区,如何建设一条穿越2000年文脉的地铁,国家文物局慎之又慎,对选线规划和文物影响评估方案提出了关于减震、盾构挖掘等4条修改意见,要求建设方提供详细的监测数据和论证方案。
12月17日,南京市文广新局发布公告,表示已按国家文物局要求,重新申报地铁5号线规划方案。据悉,即使不考虑因为保护文物而额外增加的拆迁费用,5号线专门针对保护文物所花费的工程措施费达2.1亿元。
文化遗产对一个城市的价值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王宏伟
7.原创歌剧《运之河》欧洲三国巡演大获成功
由我省重点打造的歌剧《运之河》6月30日至7月20日登上了日内瓦、布鲁塞尔、罗马、米兰的舞台,用欧洲观众熟悉的歌剧形式,讲述了一个中国哲理故事,被西方观众称为一场高技术水平的演出。
【记者手记】 “今夜,我要以我的歌声与世界对话”,这是《运之河》隋炀帝饰演者张美林在罗马演出时发出的一条微信,也是江苏原创歌剧《运之河》欧洲巡演的文化使命。3国4城8场演出,《运之河》赢得了欧洲观众真诚的掌声。到底什么是文化走出去?《运之河》巡演成功说明,当不同的文化之间有了对话,有了更多情感和思想的共鸣,文化才能算真正走出去了。
在日内瓦首场演出后,记者在大厅遇到了曾在中央五套《城市之间》做过主持人的奥利佛,他向记者抒情地打了个比喻:以前中国文化对欧洲观众来说就像月亮,神秘而遥远,而今晚月色是如此美丽。他认为《运之河》通过西方观众熟悉的歌剧形式,来呈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中国文化哲理,很聪明,在剧中,西方观众看到了爱与恨、兴与衰,看到了人类共通的情感。
文化走出去,确实不是单方面的一厢情愿,关键还要看你如何传递,怎么抵达。对此,有两位采访者的话也许能给我们启发——
《运之河》的艺术总监李朝润认为,《运之河》的成功给我们两点启示: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一是更需要民族化、地域化,二是更需要国际化、现代化。用人类共通的情感与相同的认知来写好中国故事,才能更好地抵达人们的心灵。新华社驻日内瓦分社高级记者聂晓阳则说:中国人要受到国际的尊重,不是我们在巴黎老佛爷的购买力有多强,而是我们拥有怎样的文化、历史、品位,并懂得把它传递给别人,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薛颖旦
8.南博小剧场等一批公益剧场火爆
南博小剧场、兰苑剧场、南京白云亭艺术中心小剧场、金陵戏坊,我省一批公益性剧场让老百姓“零距离”触摸高雅艺术,文化惠民变得亲近而可以触摸。
【记者手记】少花钱甚至是不花钱,就能看好戏?南京的公益小剧场,把这个问号拉直了。在南
博,有两个地方可以看戏。老茶馆多是上演折子戏、评弹等,小剧场则可以上演整本大戏。南博推公益演出的初衷,是为了让观众既看到文物,又能看到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现场体会“活文物”的精彩。尽管是公益演出,但上舞台的都是各大剧团的台柱子,昆曲的孔爱萍、单雯,锡剧的周东亮、京剧的李亦洁等。5月,省锡剧团牵头省内七家锡剧院团在南京博物院小剧场连演一个月,各团纷纷拿出压箱底好戏,让老百姓在公益剧场过足戏瘾。名家版《珍珠塔》则云集了锡剧界所有的梅花奖得主,小王彬彬与周东亮首次同台,更是让戏迷过足戏瘾。
南京鼓楼区的白云亭小剧场,原是一个干货批发市场,如今转型为市民的大舞台,一年来,这里免费演出话剧40场,近几个月几乎场场爆满加座。免费怎么免?白云亭剧场把免费取票,改成捐一本书换一张戏票,所捐书籍全捐给外来流动儿童和希望小学,两个月就收到了上千本书。
下半年起,南博小剧场已不再免费,而是收取低于成本的惠民票价。买票,也是为了培养观众文化消费的习惯。正是在这样的摸索中,公益剧场不断放大惠民效应,让老百姓更为精准地享用文化大餐。董晨
9.第二届“紫金奖”文创大赛圆满举办
从4月10日启动,由省委宣传部等9部委联合主办的第二届“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历时7个月,共收到20多个国家的1.6万余件参赛作品,12件作品获得金奖。
【记者手记】以“创意改变生活,设计成就未来”为主题,此次大赛推出1+4赛事模式,宗旨是让创意找到市场,让企业发现商机,让百姓亲近艺术。大赛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环境下,众多创意人才迸发出的激情与活力。首先是参与范围广,整体年龄层都年轻化。40岁以下的参赛者超八成,85后、90后已经开始成为文化创意设计的中坚力量。这群“网生代”,正逐渐在高平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比如获得赛公益广告影视类金奖的作品《公益之路》,就是两位85后薛飞和石岩在藏区近两个月的心血。
其次是赛事内涵不断丰富,涉及了更多领域,更贴近生活。除首届就有的建筑及环境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本届大赛还新增公益广告创意设计与民间工艺与时装设计这两项专项赛事,参赛作品涵盖商品包装、日用品、街道空间等方方面面。比如作品《一米围“街”记——工地围墙再激活策略》,就是充分利用工地与围墙间的一米空间,让围挡和街道融为一体。
最后,本次大赛注重成果转化、产业对接,真正实现了让创意改变生活。在评选结束后举办了“紫金奖”优秀作品文化创意设计大展,不仅普通观众可以亲近艺术、与设计师直接交流,而且也为企业、工作室、设计师搭建了合作平台,促进创意成功的转化。徐宛芝
10.经历三年重建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开园
今年12月,建设3年的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开园,流光溢彩的大报恩寺塔再现中华门外秦淮河畔,成为南京城南新地标。
【记者手记】大报恩寺塔与古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并称“中古世界七大奇观”。复建大报恩寺塔,是尽最大努力保持历史信息。走进遗址公园,抬头可见晶莹剔透的报恩寺塔,身边却是裸露的黄土层、古石柱等原汁原味的考古遗址。我们今天所见之大报恩寺塔,从设计之初到最终重建,历经十多年,方案经数十次修改。为保护文物遗址,复建工程更改为遗址保护项目。
大报恩寺塔历史上被西方誉为“南京瓷塔”,塔身通体琉璃,新塔则为“钢结构+玻璃”。那么,如此复建是不是“违逆历史”?实际上,对于历史遗址的保护,通用的国际原则还有“可识别”,如果再建一座琉璃塔,不仅需要开挖地基,破坏地宫遗址,建起来也是个“假古董”,造成历史信息的混乱。
历史上,大报恩寺塔经过数次重建。三国时期,孙权建造了江南首寺——建初寺;宋时的长干寺阿育王塔是中国19座阿育王塔之一;明朝的大报恩寺为明代金陵三大寺之首。每一次原址重建,都具有当时的时代性,都是对建筑的推陈出新。大报恩寺塔与历代“祖塔”的关系表明,历史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既保护又创新,是文化遗址保护应秉承的理念。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