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万个淘宝疑似侵权店铺被关闭;主动删除的疑似侵权链接中,97%一上线即被封杀;在与阿里合作权利人数目增长17%的背景下,整体知识产权投诉量下降42%;每1万笔订单中仅有1.49笔为疑似假货。
1月10日,阿里巴巴对外发布《2017年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打假年报》)。
一连串打眼的数据表明:2017是阿里巴巴联合品牌、执法司法机关、消费者等社会各界在网络假货治理和知识产权保护上取得历史性突破之年。在已转化为打假巨大推动力的数据技术助力下,执法机关、品牌权利人、消费者等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网络售假行为遭到严厉打击、显著遏制、极大震慑。
2017年10月,消费者肖某举报称在淘宝网一家三星手机店铺买到翻新手机。接到举报后,阿里平台治理部通过“神秘抽检”等手段对该商家进行摸底。结果显示,这是一家正品和翻新机掺卖的商家。查实当日,阿里对该商家账户内的200余万元资金做冻结并用于消费者赔付。同时,该店铺被关闭。“更多的假货,在产生销售前就已被秒杀。”阿里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称,近几年,消费者、品牌权利人、执法机关等各方针对网络售假发起的投诉在逐年降低,无论从客服部门的现实反馈中还是数据上,都显示这是阿里假货治理和知产保护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一年。《打假年报》披露,目前阿里在假货防控上运用的商品大脑、图像识别算法、生物实人认证等九大“黑科技”,每时每刻都在对平台上近20亿商品进行识别,使假货识别与拦截能力大幅提高。
整个2017年,消费者在淘宝购物时的信心在大幅提振,消费者因怀疑买到假货而发起的退货比例比2016年下降29%;换句话说,每1万笔订单中,仅有1.49笔为疑似假货。
“在与阿里合作权利人数目增长17%的背景下,整体知识产权投诉量下降42%。”郑俊芳在发布会现场为执法机关和权利人点赞:2017年是“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取得全社会共识之年。让人有底气的数据背后,是消费者、品牌权利人对阿里巴巴打假工作的认可,是公安、工商、质监、食药监等各级执法部门对假货治理的重视与付出。
针对网络侵犯知识产权、违法广告、虚假宣传、炒信、消费欺诈等扰乱网络交易市场经济秩序等行为,2017年,浙江省工商系统重点开展了“红盾网剑”专项执法行动。浙江工商经济检查总队副总队长石增根说:“专项活动期间,我们选派了执法人员与阿里巴巴专门沟通,协助梳理收集案件线索。”阿里通过大数据分析、梳理,两次提供83条395个网店涉嫌销售假冒产品的违法行为,线索落地率达75%,成案率将近四成。行动期间,浙江省共立案查处各类网络违法案件3819件,办结2638件,其中大要案1320件,涉案金额3.487亿元,罚没款达4680多万元,移送公安机关80起,关闭违法网站(网店)13349个。” (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