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合作 » 品牌推广 >> 正文

品牌推广

化解异地入学难不妨借鉴教育券制度
江苏消费网 (2009-07-01)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叶祝颐

    按照浙江省宁波市的规定,家长必须向学校方面提供 “无犯罪记录证明”、“养老保险缴费单”等10个证明材料,孩子才能在宁波市入学。外来人员感叹,孩子在宁波市上学咋就这么难呢?当地政府也大吐苦水,大量外来人员涌入宁波市,中央财政支持的教育资源却没有跟着来到宁波。如此之重的义务教育任务,宁波市地方政府不堪承受(据6月25日《法制日报》报道)。

    外来务工人员必须备齐10个证明材料,孩子才能在宁波市上学。这样的入学条件确实有些苛刻。但是,换个角度看,当地政府也有些无奈。中央财政对地方的教育投入是按户籍人口划拨的。由于外来务工者流入地财力有限,要安排好其子女入学,流入地地方政府的压力较大。在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呈现“僧多粥少”局面的语境下,当地政府给外来务工者子女设置名目繁多的入学限制条件,固然不合常理,但其动机不难理解。

    限制外来务工者子女的入学权利肯定有悖教育公平的原则。笔者认为,要让外来务工者子女有学上、上好学,除了要求外来务工者流入地政府体现责任担当,加大教育投入外,国外的教育券制度也值得借鉴参考。在一些发达国家,教育券制度已经成为推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措施。其首倡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孩子们拿着政府发放的教育券平等地享有选择学校的机会和权利,使政府投资的教育更加符合公平、自由、竞争和效率的原则。

    国外教育券制度能否解决我国城市外来务工者子女教育问题呢?当前,我国公共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不仅存在地域、城乡差异,而且存在校际差别。一方面,城市学校特别是名校人满为患,尽管政策规定外来务工者子女到城市上学不交借读费,但是城市优秀教育资源仍然与他们基本绝缘。外来务工者在为所在城市贡献才智与汗水的同时,并未公平参与教育资源分配。

    当然,从长远来看,改革城乡二元制户籍结构,减少户籍的附加值才是解决外来务工者子女教育问题的关键。但是户籍改革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解决外来务工者教育问题,不能坐等户籍改革。而按孩子人数发放教育券,将是化解当前矛盾的一项制度创新。

    国家增加教育投入,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为实行教育券制度提供了良好契机。如果把外来务工者子女的教育经费纳入所在地财政预算,按照学校的实际在校人数,划拨给相关学校,或者直接给孩子发放教育券,改变按户籍划拨经费的传统做法,就能真正把外来务工者子女纳入流入地地方教育体系,更加有效地保护他们的受教育权利。

    当然,如何推行教育券制度,是一个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问题,比如,流入地与流出地如何做好教育经费预算衔接,如何协调分担教育投入的问题,就需要细致周到的制度安排,从设想论证到具体落实,恐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编辑:孙林美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