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消费金融刚刚成为银行业协会消费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不过两天,就收到了今年的第三张罚单,合计被罚金额近300万元。根据行政处罚信息来看,主要问题集中在中银消费金融借款人贷前调查未尽职、未采取有效方式跟踪检查贷款资
金使用以及获客渠道存在以贷收费等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中银消费金融目前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合规方面。此外,中银消费金融还存在负债结构单一,对银行借款依赖度高等问题。
针对被罚的原因及整改情况等问题,中银消费金融仅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暂不回复。
被罚过百万
10月19日,上海银监局披露对中银消费金融开出的罚单,并点名其存在三项问题。上海银监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2015年至2017年间,中银消费金融部分消费贷款业务存在借款人收入情况贷前调查未尽职、未严格执行个人贷款资金支付管理规定、未采取有效方式跟踪检查贷款资金使用三个方面的问题。
对此,监管部门对中银消费金融做出了“责令改正,并处罚款共计150万元”的处罚。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对记者表示,被处罚的三项问题主要是针对借款人借贷流程上的违规和审慎经营问题。根据《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个人贷款用途应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有关政策,贷款人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的个人贷款,消费金融公司未采取有效方式跟踪检查贷款资金使用则违背了这一条要求。
“借款人收入情况贷前调查未尽职,违反了审慎经营的原则,容易形成借贷风险。”于百程表示。
某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可
能是消费贷款有人为操作不当导致的坏账或者没有限制在个人消费用途,可能是违规进入房地产或其他地方的缘故。“常有的操作是,用几个人身份证借消费贷款,然后提现做首付买房,等房价上涨,然后出手卖掉。”该业内人士指出,在房价上涨趋势不明显时候,导致一些消费贷无法正常的还本付息,这就有可能出现坏账和违规。
中银消费金融是如何做贷款前交易背景真实性调查,贷中资金流向监测,贷后贷款用途验证和后续管控工作的?
针对上述问题,记者致函中银消费金融进行采访,截至发稿前并未得到回复。
不过,有多位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中银消费金融此次被罚涉及的三项问题在业内有一定普遍性。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在普遍存在问题的情况下,拿大公司开刀有一定警示作用。尤其是到了年底,各个金融机构为了冲业绩,经常违规放贷,监管部门有必要在年底的时候进行“刹车”提醒。
渠道商亟待管理
此前,中银消费金融负责人曾在采访中表示,中银消费金融在全国有27个区域中心,直接网点达200多家,各地均有不同的渠道外包商,具体数字一直在动态调整中。中银消费金融只将“获客”部分外包给各地的渠道商,但信审、放款等风控行为以及贷款的核心过程仍由中银消费金融来把控。
根据MobData《互联网消费金融研究报告:风控浪尖,如何突围》研究报告指出,中银消费金融80%的客户都是通过合作渠道获得的。然而,如何做好渠道商管理是中银消费金融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于百程认为一是应注重渠道商的资质,选取管理能力强的渠道商合作;二是建立标准化的流程,优化产品,通过线上方式管控业务流程,降低渠道业务员做手脚的可能;三是建立黑名单和事后惩处机制,不和有不良记录的业务员和渠道合作,对于出问题的合作方,有事后惩处机制。
此外,此前作为中银消费金融
流量平台的二三四五(002195.SZ)也与其终止了双方合作。根据公开信息,此前中银消费金融与二三四五的合作是后者提供平台、流量和技术及数据分析支持,双方共同研发决策引擎系统,构建实时类贷款自动化处理平台,并提供资金。
记者从二三四五品牌部负责人处得知,双方的合作已经终止,此前的产品也于去年年底下架。此前就有媒体报道,中银消费金融好看的业绩与二三四五有一定关系。记者虽未能在中银消费金融的相关财报中找到数据,不过从二三四五的一组数据中或许能看到蛛丝马迹。据二三四五未经审计2016年度业绩快报显示,“2345贷款王”2016年发放贷款总笔数411.75万笔,发放贷款总金额62.74亿元,截至2016年12月31日,贷款余额超过13.76亿元。
如今,失去了这一流量平台,对中银消费金融的影响几何?对此,截至发稿前,中银消费金融并未给予回复。
负债结构单一
公开资料显示,中银消费金融成立于2010年6月,全国首批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之一,目前注册资本为8.89亿元,其中大股东中国银行持股比例约40%,百联集团(持股20.64%)和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持股12.56%)为第二、第三大股东。
在联合资信发布的《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2017年跟踪信用评级报告》中,中银消费金融在2017年的财务表现继续飘红,这主要得益于良好的银行融资渠道,其控股股东承诺在其出现支付困难时,及时给予流动性支持。目前,中银消费金融机构授信额度已突破378亿元,共计新增授信额度211亿元,加之资金来源得到拓宽,金融机构授信额度加上股东的流动性支持以及市场融入资金,能够满足其业务发展需求。
事实上,除了传统的银行资金,还有金融债和资产证券化产品。2016年~2017年间,中银消费金融在银行间市场分别发行了一笔20亿元规模金融债券,及三笔资产证券化产品(合计规模约57亿元)。
不过,该报告也指出,中银消费金融负债结构单一,对银行借款依赖度高,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错配。某信用评级机构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中银消费金融并没有发行新的金融债和资产证券化产品。换言之,目前中银消费金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股东银行、同业拆借以及股东存款。
“今年是强监管年,消费金融整体向好,业务方面拓展会比较谨慎,相应的资金需求也会下降,而且他们虽然他们资本充面临补充压力,但已启动增资扩股计划,拟增资35亿元,这部分资金也能够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支持他们业务的发展。”上述信用评级机构人士表示。
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中银香港曾发布公告,中银香港旗下中银信用卡公司将向中银消费金融按股权比例增资约人民币4.331亿元。照此计算,中银消费金融此次增资额达35亿元,注册资本从8.89亿元变更为43.89亿元。
面临行业严监管、重要获客渠道合作终止、资金来源单一等情况,中银消费金融的业绩表现是否还能如2017年般亮眼,只能待2018年年报中揭开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