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监管之下,现金贷上演“变形记”,回租模式崛起。
“现在互联网平台所谓的‘回租’就是现金贷,换汤不换药,在玩的也都是之前就玩现金贷的那帮人。”来自宁波的鲁强早几年前专门在赌场放贷,如今则主要给几个现金贷平台提供资金,他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很多人都知道这个玩不长,迟早会被监管给端掉。其实,也没人打算长时间做这个,大家都是本着趁监管尚未出手赚一波快钱的心态。”
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强监管风暴刮了快两年,很多无力且没有意愿走向合规的现金贷平台原本准备一鞠躬正式谢幕。然而,“回租”模式的崛起令现金贷玩家们又掀起了一波“嗜血的疯狂”,上百家平台短时间内疯狂涌入。只是,这样的疯狂又能持续多久?
假回租:
现金贷新套路
去年年底,现金贷监管之后,不少消费者发现要在网贷平台上借钱一度变得比较困难。
但近两个月,情况有了转变——各类“回租”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消费者接到的贷款推销电话多了,又能轻松借到钱了。
《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同于此前提供个人信息后直接放贷的现金贷模式,现在的这种放贷则多了“手机抵押”这一环节,因此各家放贷平台更是高呼自己是“回租”模式,而不是现金贷。
其实,最早的回租模式,是一些尝试做信用租赁的平台。其模式是,用户不再需要分期购买一部手机,只要每个月付一点租金,就可以租用一部新手机。一年之后,用户可以考虑支付尾款,将手机买下来,也可以选择不租了,再换一部新手机。这种模式如今在互联网汽车金融领域正被广泛应用,不少通过消费金融平台进行分期购车的客户,就是以付租金的方式获得汽车的使用权,而一般都是在使用一年后选择付尾款购入该车,或者再换辆车租用。这一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因此市场前景也被广泛看好。
然而,现金贷平台在此基础上衍生的所谓“回租”则已脱离了租赁本质。现金贷的“回租模式”具体如何操作?
据记者了解,手机下载回租类APP,用户注册登录后,软件会自动识别手机品类。第一步,就是用户要把手机卖给平台。但所谓的评估手机价格,根本不会看你的手机价值,而是正常的、申请现金贷流程。用户需要提交的还是身份证信息、工作信息、运营商数据、紧急联系人等借贷数据。这些数据就会进入后台,进行风控审核,通过审核,就会显示一个手机回收的价格,一般是1000到3000元不等。
评估之后就可放款。比如,如果平台给手机估价1000元,就会将1000元打到用户的银行卡。接下来,会让用户签订“所有权”协议。此时手机的所有权,就转移给了平台。用户需要提供设备ID和密码。最后,就是关键的一步,用户要从平台将手机再租回来,比如手机估价1000元,再回租回来一周的租金就是1200元,再给平台1200元,相当于1000元是借款,200元就是借款利息。
“虽然所有的步骤都是围绕着手机这一物体进行,但是手机始终在用户自己手里没有任何移动。而对那些回租平台来说,他们根本对用户的手机没有任何兴趣,这也不是他们的目标,他们的目标始终都是高额利息收入。”鲁强说,“我这边给到平台的资金成本要达到30%,而且是需要抵押的,你想想这些平台要收多高的利息才能保证赚钱。我了解到的情况是,不少此类回租平台借出去1000元,一个月的利息就要2000元甚至3000元。”
监管套利:
“捞一票就走”
本来将走向没落的现金贷换上“回租”的马甲后似乎又重生了,大家蜂拥而至。如今,在手机上搜索“回租”、“回购”相关字眼,跳出的APP产品就有数十个,这还不包括一些取名更为隐晦的平台。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在加入这一队伍,一片“兴盛”之象。
紫马财行CEO唐学庆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现金贷在遭遇严监管后以回租的噱头重返市场,方式极为隐蔽:一方面,在现金贷无担保、便捷放款的诱惑下,回租模式强行引入手机租赁场景,将借贷概念偷换为租赁,绕开监管;另一方面,该类产品主要面向风险防范能力较弱的学生群体,学生基数庞大、辨别能力较弱,给予其可乘之机。”
唐学庆强调,以手机为抵押借出短期小额资金,是以手机租赁为噱头的监管套利行为,并非正规的回租业务。细究某些APP的回租流程可以发现,其业务模式、期限、风控与现金贷并无二致,高利息较现金贷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交易过程中,平台并不会真正回收用户手机,只是以手机为中介,将借贷概念偷换为租赁并从中获利。
而随着这种“回租”模式的现金贷兴起,一大票的羊毛党又重新集结而来。“一款苹果手机可以在平台借到2000元至3000元,虽然苹果ID和密码都被放贷平台掌握,手机可以随时被锁住,但是这对羊毛党来说根本不是问题,花个几百元钱去刷个机就可以了,反正钱是不准备还的。所以,这种做回租的现金贷平台的坏账率畸高,达到50%都不稀奇。”鲁强表示。
“也正是因为畸高的坏账率不断推高着这些放贷平台的贷款利率,要覆盖这么高的坏账,又要承担资金、人力等各种成本,如果放贷年利率低于500%根本就玩不转。”鲁强直言,其实,大家都很明白,这种模式根本玩不长,很快就会被监管收割。因此,很多人都是趁早赚快钱,捞一票后打算上岸。
唐学庆认为,回租模式避开监管规定的意图十分明显,其置监管政策于不顾,借租赁之名行借贷之实的监管套利行为,或将面临更严厉的监管。“监管对该模式有所察觉。对于挑战监管红线的套利行为,行业或将迎来更加严厉的监管措施,在从业人员、业务模式、禁入机制等方面的规定更加具体,惩罚措施或将更加严厉”。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此类售后回租业务,通过强行引入租赁场景来规避现金贷新规,但在利率、期限、风控模式、资金用途等核心要件上与现金贷并无二致,本质上也无场景依托,属于典型的监管套利行为,在穿透式监管的背景下,会被视作现金贷进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