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银行金融 » 曝光台 >> 正文

曝光台

险资投信托存五大风险 29家险企42次被保监会点名
江苏消费网 (2014-10-15) 来源:中国青年网-第一财经日报
阅读:

“739笔信托计划、32家信托公司、累计投资余额2805亿元”,这是保监会近日公布的2014年二季度末78家保险公司(集团)投资信托计划的数据。

 

“事实上,在一些信托频频出事、监管不断预警的大背景下,现在险资对信托的投资明显谨慎了起来。”一名信托业内人士这样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实际上,数日前,保监会已开始对保险机构所投信托计划进行排查,并计划对有风险隐患的信托产品增设风险评级。

 

日前,保监会对保险机构信托投资数据进行了集中分析,并对12家保险公司开展了现场检查。在情况通报中,保监会表示,总体看来保险资金投资信托风险基本可控;但与此同时,保监会亦提出保险资金投资信托仍存在投资规模增速快、投资集中度较高、关联交易存在风险、基础资产不明确及信用评级机制不完善等五大风险。其中有29家险企共42次被保监会“点名”。

 

严防基础资产高集中风险

 

根据普华永道近日一项针对30家保险公司、34名资产管理公司投资从业人员的调研结果,无论是目前还是未来保险投资机构仍是十分钟爱不动产投资。目前最偏爱投资不动产的受访者占了总数的82.45%,其次是信托产品(76.47%),股权投资计划和资产支持计划并列第三(35.29%)。

 

虽然保险资金投资信托整体只占当季度末保险行业总资产的2.99%,但投资额较一季度末增加768亿,增长37.7%,而较上年末增长更是达到了94.5%。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两项合计达到了1421亿,占比超过了50%。

 

“超过50%的信托投资集中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等不动产领域,既不利于风险的分散,又提高了险资成为最后接盘者的可能。”一名保险资管人士如是评论。

 

而此前,有中小险企人士曾向《第一财经日报》感叹:“试想公司在信托投资里大部分都集中于某一个或几个行业,在经济放缓、整体经济疲弱的情况下,在风险交叉感染的情况下,成为接棒者可能性极大。”

 

根据保监会的统计,合众人寿、国华人寿、百年人寿、信泰人寿、永安财险、前海人寿、紫金财险、正德人寿等公司相关投资占其信托投资的比例均在90%以上,泰康人寿、太平人寿、建信人寿、阳光人寿、长城人寿等公司相关投资占比在80%至90%,生命人寿、中华联合财险、安诚财险、工银安盛、利安人寿等公司相关投资占比在60%至80%。

 

保监会于今年5月下发《关于保险资金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查询信托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时,就有分析指出监管重点主要是为了防范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风险。而作为2012年10月保监会发布的《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91号文)的进一步细化,两项文件均规定作为受托人的信托公司门槛为“上年末经审计的净资产不低于30亿元人民币”,且要求保险资金投资集合信托的基础资产限于融资类资产和风险可控的非上市权益类资产。

 

“不过,鉴于保险资金投资信托时往往选择都是评级较高的产品,所以整体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内,只是要防范一些可能集中爆发的风险。”上述保险资管人士进一步分析。保监会亦表示,总体看来,保险资金投资信托总体规模占行业总资产份额较小,且主要为信用等级较高的AAA级产品,风险基本可控。

 

评级机制待完善

 

除集中于基础资产集中、交易对手集中、部分信托投资合同投资标的不明晰的问题外,此次保监会的检查还针对部分险企存在的信用评级机制不完善的问题进行了通报。

 

目前保险公司在投资信托产品时主要依赖外部评级。而保监会在检查中发现评级机制中还存在部分信托产品只具有预评级、部分中小保险机构内部信用风险评估能力较弱、部分公司在未取得信托产品外部信用评级的情况下就完成投资决策等问题。

 

其中被点名出现隐患和问题的保险公司包括国华人寿、建信人寿、利安人寿、百年人寿等。针对内部信用评级机制的完善问题,此前曾有消息称监管部门考虑在外部评级的基础上增加一道内部防火墙,而刚刚成立的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将可能承担复评的职责。

 

除上述问题外,保监会还提示了关联交易的风险问题,主要问题是关联交易金额占其信托投资比例较高、保险机构与融资人为同一控股股东控制的关联方等。事实上,近日监管层对于信托风险的关注度普遍提高,并频频出台监管政策规范信托投资、警示风险等。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还曾在今年5月撰文表示,保险资金在债券市场、信托产品等金融产品投资上,面临的信用风险正在积聚,正在放大。比如,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行业信托投资余额1998.3亿元,较2013年底增加555亿元,增长38.5%,增速较快。信托等金融产品风险隐患逐步加大,交叉传递性强,需要行业提高警惕,务必要加强风险管理,避免成为最后“接棒者”。

编辑:刘军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

宝应碧桂园承诺难兑现

“当时真的很冲动,现在终于松口气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