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食品总局关于做好食品抽检及信息发布工作的相关要求,我局对2016年执行国家食药总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阶段性信息进行了汇总分析,现将相关情况公布如下:
一、监督抽检食品基本情况
本次纳入分析的监督抽检信息共涉及13大类食品1479批次样品,合格样品1444批次,不合格样品35批次,不合格率2.37%。其中:肉制品274批次,占抽样总数的18.53%,不合格5批次,不合格率1.82%;糕点248批次,占抽检样品总数的16.77%,不合格9批次,不合格率3.63%;食用农产品245批次,占抽检样品总数的16.57%,不合格6批次,不合格率2.45%;饮料131批次,占抽检样品总数的8.86%,不合格3批次,不合格率2.29%;粮食加工品120批次,占抽检样品总数的8.11%,不合格3批次,不合格率2.50%;蔬菜制品71批次,占抽检样品总数的4.80%,不合格1批次,不合格率1.41%;淀粉及淀粉制品63批次,占抽检样品总数的4.26%,不合格4批次,不合格率6.35%;豆制品57批次,占抽检样品总数的3.85%,不合格1批次,不合格率1.75%;蜂产品48批次,占抽检样品总数的3.24%,不合格2批次,不合格率4.17%;调味品40批次,占抽检样品总数的2.7%,不合格1批次,不合格率2.50%;蛋制品45批次,占抽检样品总数的3.04%,全部合格;糖果制品62批次,占抽检样品总数的4.19%,全部合格;茶叶及相关制品75批次,占抽检样品总数的5.07%,全部合格。
二、监督抽检发现的主要问题
本次监督抽检发现的主要问题有: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微生物超标,农药及兽药残留等。
(一)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涉及11批次食品中苯甲酸、糖精钠、铝的残留量、二氧化硫、防腐剂加和系数等项目不合格。豆制品、肉制品中分别涉及苯甲酸和防腐剂加和系数不合格,主要原因为企业为了产品的保存期限,超范围超量使用添加剂和缺乏对防腐剂的最大使用量的正确理解,在生产过程中质量管控不严。淀粉制品、糕点中铝的残留量项目不合格,主要原因为加工过程中企业为了防止产品结块,添加了抗结剂硅铝酸钠;为了解决加工中产品黏连、断条等问题,添加了明矾,导致铝含量超标。淀粉制品、蔬菜制品中涉及二氧化硫项目不合格,二氧化硫能够抑制霉菌和细菌的滋生,用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但在国家出台的食品添加剂安全限量中,对于二氧化硫的含量有着严格的限制。
(二)微生物超标。涉及12批次微生物项目不合格,主要为饮料中铜绿假单胞菌不合格,肉制品中菌落总数不合格,糕点中菌落总数和霉菌计数不合格,不合格原因可能为企业未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条件要求进行生产,加工卫生环境差,生产工具清洁不彻底,设备清洗消毒不完善;产品的包装密封性不好,造成二次污染;产品在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中贮藏条件不达标,如未按要求进行冷藏或冷冻处理,造成微生物过度繁殖。
(三)农药、兽药残留。涉及8批次食用农产品农、兽药残留超标。农药、兽药的使用主要用于预防植物病虫害及动物疾病,但国家相关标准和公告规定了其限量。造成农药、兽药残留的主要原因为在种植、养殖过程中,为达到除虫防害、防治疾病、提高产量的目的而滥用农兽药,或者农兽药使用时未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也有可能是长期不规范使用导致环境污染和蓄积,进而导致农药、兽药在产品中的再残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