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江苏消费 >> 正文

江苏消费

够快够好够贴心的比拼成影响江苏消费因素
江苏消费网 (2019-07-17) 来源:新华日报
阅读:

  “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说过一段话:“新一代人对零售业态的需求不是‘多’,而是‘好’。在这么多可选择的商品中,商家要更懂我。哪怕是方便面,也不要让我穿过货架,看完各种品牌,才能找到我要的那款。”

  这段话说明,即使供给端有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但如果这些产品不能通过最快捷的渠道、以合适的性价比呈送到消费者的手里,同样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决策。

  为何渠道能为“王”

  人们说,这是个“渠道为王”的时代。因为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上的速度、效果等,直接决定他们是否愿意为你埋单。

  “在每日优鲜的到家服务中,大概有百分之零点几的单被取消,是因为配送小哥被拦在门禁不让上楼,而用户又不愿意下楼。用户认为下楼取不合情理。”徐正对此表示理解。过去人们去便利店购物,往返要30分钟,这在以前没问题。而对“新人群”来说,这30分钟,他可以打两把《王者荣耀》,可以打一把“吃鸡”,让他花30分钟去购物就不是很方便了。

  “供给创造需求,但是供给真的变成需求中间还需要流通体系这一桥梁。不管是商品还是服务,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有一个断层,你要搭建一个桥梁,才能把这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这决定了消费的效率。”省商务厅副厅长周常青说,“这个流通和服务的效率,就决定了最后有多少供给变成需求。”

  日前,苏宁易购宣布出资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距离家乐福南京第一家门店开业正好20年。

  1999年,洋超市大举抢滩国内市场。那年,家乐福南京第一家门店大桥店开业、麦德龙江宁店开业。再后来,沃尔玛、欧倍德、易初莲花等洋超市纷纷在南京“攻城掠地”。然而20年后,洋超市在中国的状况是:要么完全退出、要么被收购或是寻求战略合作伙伴。

  家乐福为何在中国萌生退意?记者注意到,公告中写道:近年来线下零售业态受到互联网冲击,家乐福中国虽然积极应对,但仍带来阶段性的经营亏损。

  苏宁易购集团副总裁田睿表示,洋超市刚进入中国时,提供了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等“他山之石”,但如今洋超市原有的优势反倒成为其绊脚石,如选址不在核心区域,卖场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从便利性角度来说不如中国零售商的消费体验好……说到底,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渠道不够好不够快。

  收购家乐福以后,苏宁会怎么做?田睿透露,苏宁的前置仓近期计划开到1100个,苏宁小店已突破6000家,它们都能成为家乐福的“卫星仓”,可以一大带多小,提高网格密度。这意味着无论是配送成本,还是终端运营流量、集单能力都将得到进一步优化。显然,建立更便捷抵达消费者的渠道,将成为苏宁改造家乐福中国的突破口。

  来自“更快更好”的挑战

  怎样才能实现渠道最优化?

  首先,就是要将商品更快更好地送达消费者手中。自动化数据采集、自动化物流设备、智能调度、定位技术等数字化技术的持续引入,使物流业效率得到极大提升。而互联网重塑了消费链,缩短了商家与消费者的时空距离,改变着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苏宁小店、盒马鲜生……近年来,新型社区店方兴未艾。6月27日,家住南京河西的刘女士通过苏宁小店APP下单购买了两杯酸奶。没想到,仅11分钟,苏宁小店的工作人员就把酸奶送达。

  依托苏宁强大的物流体系,苏宁小店可满足3公里范围内的急速配送。盒马鲜生是阿里巴巴对线下超市完全重构的新零售业态。消费者可到店购买,也可以在盒马APP下单。而盒马最大的特点之一也是快速配送:门店附近3公里范围内,30分钟送货上门。

  怎样才能实现“快一点更快一点”?苏宁、每日优鲜等纷纷开设前置仓。所谓前置仓,就是在离消费者更近的地方设置仓库,主要存放生鲜等产品。一份生鲜行业的调查显示,传统生鲜电商的配送路径是从城市冷库经由配送站,进而送至消费者家门口,其间大多采用非冷链运输,需要1-2天,生鲜损耗率在20%至50%。但采用前置仓模式,企业已将商品从城市冷库房送至社区冷仓也就是前置仓内,因而配送给消费者的时间大多在1小时内,损耗率可控制在1%左右。

  今年可谓前置仓爆发元年,各商家纷纷公布开仓计划,但问题也接踵而至:比如,前置仓的争夺会不会提高物流成本?前置仓之所以流行,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前置仓的前期投入较开门店要低很多,特别是一、二线城市。但是,现在开前置仓的越来越多,这种争夺会不会导致开仓成本水涨船高?再如,前置仓还未发育成熟,一个新对手却出现了,那就是超市与各种外送平台——主要是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合作,延伸出到家服务。这使得前置仓模式碰到了真正的对手。

  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做垂直整合,是苏州“食行生鲜”优化渠道的做法。传统的物流模式下,蔬菜从地头到餐桌要倒筐五六次,而它是一到两次:在地头收上来后预冷,预冷完之后就全程冷链运输,到了加工中心后在低温环境下加工,甚至做成净菜,然后通过冷链再送到小区门口的提货柜。它的提货柜分三种:冷冻柜、冷藏柜和普通柜。冷冻柜主要是肉类、海鲜,冷藏柜是蔬菜水果,普通柜放一些日用品。

  “我们鼓励这样的创新。”周常青坦言,这种模式对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要求非常高,首先要构建起完整的物流体系;其次,怎么把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和产品供给信息更好地对接起来,这都要靠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去创造。

  “供应链创新”永远在路上

  A.O.史密斯是一家颇有知名度的热水器生产厂家,既没有原材料库存,也没有成品库存。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来,在其背后,有一家叫做“南京辉源”的供应链公司,为其提供全程供应链服务:前期帮A.O.史密斯购买原材料,后期帮A.O.史密斯销售产品,而A.O.史密斯只需负责研发和生产。这种新商业模式,可以让A.O.史密斯专注于生产,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以更合适的性价比去赢得消费者。

  英国供应链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曾说,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即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将产品或服务交付给最终用户,由上游与下游企业共同建立的需求链状网。

  所谓供应链创新,正是渠道创新的另一种表达。如何在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发展大潮中,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的融合与创新发展,通过供应链的牵引和驱动,重塑竞争力,实现追赶和超越,是摆在很多行业和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

  在周常青看来,我们现在的消费升级和西方消费升级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西方消费升级的过程基本上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候互联网才刚刚萌芽,所以我们现在谈促进消费一定不能脱离互联网语境。

  继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之后,“小红书”“蘑菇街”“拼多多”“京东拼购”等社交电商如今风头正劲。社交电商的创新,是对消费者身份的重新定义——传统电商将消费者定义为“买家”,而在社交电商平台,消费者被赋予多重身份:他们在平台上购物消费,并通过社交、口碑、互动、分享等赢得别人信任,刺激他人消费,以此形成社交裂变和消费裂变。

  网上直播、网红经济、社交电商、智慧供应链……后面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模式新业态。对身处互联网时代的商业人士而言,创新永远在路上。(杭春燕 宋晓华)

编辑:孙婉婉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